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子三下乡: 支教下乡促振兴,助学筑梦谱担当
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童心港湾,乡音课堂”——研究生支教团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共青团陕西省委和共青团西安外国语大学委员会的号召,18名成员于7月12日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初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
图为镇坪县曾家初级中学校园。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经前期宣传招募,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招募七、八年级学生80余名,以及主动参与的六年级、九年级毕业生10余名。团队成员精心准备,充分利用外国语院校的优势资源,开设了包括语文阅读技巧、英语基础巩固、小语种入门等多类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进一步提升学业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团队还开设生物实验课、党史宣传课、数学、道德与法治课等,通过具体实验、调研参观、翻转课堂等多样课堂形式,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改善当地教育现状,贡献我们的的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上课。
趣味课堂,绘梦启航。团队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染色等环节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漆扇,感受白族扎染的工艺流程、了解非遗文化,加深民族认同感。在摄影艺术课上,学生们第一次使用相机拍照,并记录下自己眼中的“最美镇坪”。此外,团队鼓励师生通过普通话进行交流,积极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通过开设普通话字音纠正、动漫配音课等,使同学们体会“字正腔圆”的魅力,并在趣味中提升自信,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影视艺术赏析、传统文化感知、心理健康教育等趣味课程,均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究精神等起到积极作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图为团队成员上课及学生作品。
为更加深入地掌握和关注当地学生的基本情况,搭建好家校桥梁,落实、巩固好支教成果,实践团队还深入当地学生家中开展家访,以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环境,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基于此,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实际的支持与帮助,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来自朋辈群体的力量和支持。通过家访、调研镇坪县曾家镇六村90余户,团队成员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大部分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仅有爷爷奶奶陪伴,而老人由于精力有限、不识字等原因,通常无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团队成员通过与学生们积极沟通、耐心询问,围绕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站在同龄人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建议,发挥朋辈榜样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家访中辅导学生作业。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家访。
据悉,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对点扶贫县,同时也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对点长期帮扶支教地之一。西安外国语大学已连续派遣30余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进行支教活动,服务范围辐射小学至高中,包含镇坪县高级中学、镇坪县初级中学、镇坪县城关小学、牛头店九年制学校以及曾家初级中学等在内的7所学校。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互动,丰富帮扶内容、创新帮扶形式,持续把产业、教育等领域的工作走深走实,有效缓解了支教接力断层、帮扶深度不够等问题。
未来,本项目拟建立长期支教帮扶机制,可与其他学校开展线上云支教、线下面对面支教活动,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交流项目,以期为城乡教育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为未来的社会贡献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学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