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参观晓生态变化 座谈促校企交流丨长大学子赴内蒙社会实践

来源: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编辑:长安大学赴内蒙古巴彦 时间:2024-07-26
导读: 为深刻感悟生态变化,树立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总结实践成效并加深校企交流,2024年7月20日,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赴内蒙古巴彦淖尔荒漠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实践队同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负责人共同参观了黄河防凌观测塔和鸡鹿塞遗...

为深刻感悟生态变化,树立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总结实践成效并加深校企交流,2024年7月20日,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赴内蒙古巴彦淖尔荒漠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实践队同中国地质调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负责人共同参观了黄河防凌观测塔和鸡鹿塞遗址,最后进行了专业交流与校企交流座谈会。

双重景象,不同感悟。实践团队首先参观黄河防凌观测塔。观测塔作为监测黄河水情的重要设施,所处位置和视野都极具优势。在塔顶,项目负责人张思源为实践团队讲解了黄河改道的背景和河套平原地区耕地-沙漠的演变过程,以及经多年生态修复河漫滩再现生机的历程。随后,实践团队参观了鸡鹿塞遗址。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鸡鹿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在项目组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了鸡鹿塞的历史沿革、战略地位以及其在古时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参观和聆听讲解,团队成员们对当地的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同时感受到缺乏生态涵养后,地理环境的荒凉。

微信图片_20240725112543.jpg

河漫滩再现生机

微信图片_20240725112557.jpg

鸡鹿塞略显荒凉

座谈交流,不虚此行。座谈会上,实践队员就参观与实地考察的感悟进行了汇报,并提出在实践中的思考。随后,各项目负责人与李婉歆老师依据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对实践队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结束后,李婉歆老师围绕调节土壤包气带含水量、维持河流基流量、维持湿地湖淖的水域面积、调节地下水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了地下水文过程与生态效应的关系,并就部分科研成果进行介绍。

微信图片_20240725112612.jpg

座谈现场

微信图片_20240725112552.jpg

李婉歆老师进行经验分享

校企交流,共话发展。座谈尾声,李金洋老师对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发展沿革、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表达学院就实践育人、就业育人与企业推进合作的希冀。李婉歆老师还为各位负责人介绍了长安大学的原位试验场建设和发展情况,为调查中心试验场建设提出了可行建议。呼和浩特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高琪表示,校企合作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要方式,未来期望同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持续开展交流。

微信图片_20240725112607.jpg

李金洋老师进行介绍

本次座谈圆满落幕,不仅是暑期社会实践的尾声,也是实践队员探索未知的开始。相信在未来“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体系将会更加完善,我国生态环境将向着更美丽且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长安大学赴内蒙古巴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