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大学子三下乡|追随红色基因,奏响延安乐章

来源:西北大学 编辑:何童乐 时间:2024-07-28
导读: 西北大学“追忆革命峥嵘岁月,奏响延安三部曲”红色文物宣讲团前往陕西延安调研。...

image.png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为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感受圣地文化,深入挖掘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追忆革命峥嵘史,奏响延安三部曲”红色文物宣讲团三下乡实践队伍于7月13日出发前往延安,参观延安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遗迹,重温革命光辉历程,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历史的见证精神的传承

7月13日早上,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延安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筑梦延安——延安城市建设专题等展览。馆内的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详细的文字,共同讲述着延安这片热土上的光辉岁月和伟大征程。实践队员们不仅能够感受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更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永恒价值与时代意义。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延安博物馆

7月14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的红街。延安红街作为一处大型红色主题文化旅游项目,通过将旅游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形式,宣扬和传承延安精神。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保留了当年的风格,墙上悬挂的革命标语依旧醒目,仿佛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艰难岁月。每一座建筑,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们见证了延安的经济文化发展,见证了延安地域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为延安的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践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英雄故事,深受感动。

 image.png

红街夜景

7月15日,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延安精神的传承者。队员对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陈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馆内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裸眼技术和多媒体互动,增强展览的动态效果和观众的互动体验 。通过这些创新方式,纪念馆让革命文物“发声”,让历史资料“说话”,使红色记忆更加生动和感人。通过这次参观,队员们不仅对延安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将专业所学与实地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为文物保驾护航。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革命先辈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延安革命博物馆参观

探访革命旧址,传承红色基因 

7月16日,实践队员们来到了王家坪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位于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城相望。这里曾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各个展览室,听他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实践队员王靖淇分享实践感受时表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住所。他的简陋住所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深受触动。他以身作则,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聆听了关于延安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并与当地的老党员、老红军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实践队员马梓钧表示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王家坪旧址

7月16日,队员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和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任弼时同志旧居等领导人居住过的窑洞。枣园革命旧址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的居住地,也是他们进行政治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场所。

image.png

实践队在枣园革命旧址合影

彼时彼刻,队员们站在革命旧址中,深刻感受到延安精神的生生不息、永放光芒。在枣园革命旧址,队员们看到了那些曾经见证过无数重大决策的简朴房间,领悟到了革命领袖们的高瞻远瞩和为民情怀。同时,队员们还重温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等经典著作,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image.png

队员与枣园革命旧址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7月17日,在杨家岭旧址,实践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革命领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参观了中共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漫步于山坡上的窑洞,队员们得以窥见当年党的领导人们生活的简朴与艰辛。踏入七大会址,聆听历史的深刻教诲。1945年在此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中央大礼堂内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八个大字时刻警示着人们,追寻真理的道路上难免会有错误,但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党,一个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党,一个始终“总结经验,少犯错误”的政党。这次探访让成员们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也激发了队员们学习革命先辈智慧和勇气的热情。

image.png

实践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合影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后,实践队还在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进行了校外宣讲活动,在为大家讲述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的同时,延安精神根深蒂固在每个人心中。

image.png

实践队在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前合影    

共寻革命足迹,携手铸就华章

巍巍宝塔山,高耸入云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延安市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7月17日下午,队员们前往宝塔山。登山路两旁,绿树成荫,野花烂漫,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段历史之旅铺设的欢迎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给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

image.png

宝塔山窑洞旧址

在宝塔山上,每一处风景、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份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对自然风光的领略,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image.png

于山顶摘星楼俯瞰宝塔山

7月18日,队员们参观了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艺术学院。在数年办学中,培养了一大批拥有远大理想、丰富生活经验、良好艺术技巧的艺术工作者,这些艺术家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延安鲁艺的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艺术家深入生活,讴歌生活,为人民服务,创造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

image.png

队员参观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

参观知青博物馆,领悟峥嵘岁月

7月19日,队员们参观了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知青博物馆,承载着一代人深刻的记忆,见证着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陆续来到延安14个县,是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又一庞大的来延群体,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工作、成长,留下了北京知青在陕北大地上抛洒青春的画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自己知青岁月时曾写下“广阔天地,终身难忘"八个大字,同时也是北京知青共同的心声。延安知青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他们走向社会最基层的农村,砥砺意志,发愤图强,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栋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image.png

队员们在参观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

总结

7月20日,实践队队员们返回西安,在会议室内对本次延安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汇报,队员们围绕本次实践活动纷纷谈论了自己的感受。延安精神,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宝贵财富。

image.png

实践队员于会议室进行总结与感悟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队员们重温党的辉煌岁月,在这历久弥新的精神伟力中汲取到了前行动力。我们誓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份力量将激励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牢记历史使命,坚持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何童乐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