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匠心独育传万年,民族融汇闪华章”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延雨棠 张喆康 王英祺 时间:2024-07-26
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7月23日,在东胜区团委和指导老师苗行生、王润涵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内蒙古鄂尔多斯“青春筑梦·共融蒙情”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内蒙古蒙艮银匠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7月23日,在东胜区团委和指导老师苗行生、王润涵的带领下,长安大学赴内蒙古鄂尔多斯“青春筑梦·共融蒙情”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内蒙古蒙艮银匠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银器制作技艺”活态展示区参观学习

在专业人员的细致解说下,实践队员们踏入了“银器制作技艺”活态展示区,全程观摩了银器制作的精湛工艺,领略了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工匠们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以浮雕纂刻、注蜡以及掐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创作出众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在匠人的一刻一凿之中,队员们感受到非遗文化连绵千年而历久弥新,深叹工匠精神十年磨砺不邀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不变传承。

随后,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鄂尔多斯银世界博物馆参观。馆内陈列的手工艺品独具匠心、寓意深远。在象征兄弟情谊的十二生肖鼻烟壶前,实践队员认识到,手工艺品不仅仅是艺术价值的体现,更是民族文化交融散发独特魅力的结晶、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凝聚。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鄂尔多斯银世界博物馆参观

本次参观活动中,实践队员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匠人精神的代代传承,民族文化交融与中华一家的世世守望。队员们纷纷表示将致力于伟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延雨棠 张喆康 王英祺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