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调研:农民画之乡南索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际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开展“探终南山之景,观民俗之姿”——鄠邑县农民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实践团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的发展保护为例,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展馆参观、艺术创作、专访农民画画家、街头采访等实践活动,探寻鄠邑农民画历史发展脉络和现代性转化,发挥民俗文化效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实践团启程:走进南索村,探寻农民画之源
户县南索村位于户县县城东南方位,隶属余下镇管辖。过去,由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该村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的局面,惯有“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
图为街边随处可见的农民画
走访调研,倾听民声
实践团成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南索村村情以及农民画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在村中发放调查问卷,并采访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村民,在调研过程中,许多村民都表示在南索村居住幸福舒适,虽然也存在有待提高的方面,但是整体持积极态度;关于农民画的发展,村民也认为其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访谈过程
在填写问卷时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他们不仅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还主动向实践团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画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有的村民建议政府能够举办更多的农民画展览和交流活动以促进农民画的传播与交流;有的村民则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民画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画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与南索村村民的深入交流与问卷调查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实践团推动农民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深入访谈农民画画家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农民画画家张青义老师的工作室,与张青义老师对关于农民画创作的经历展开了对谈。
在访谈开始前,实践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关于南索村农民画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市场状况。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确保访谈内容全面、深入且有针对性。
后来,实践团还前往了南索村农民画家——张青义老师的家中,看到画室里挂满了他的绘画作品,这些色彩斑斓的画作展示了农民的真实风貌。
张青义老师院中也有许多农民画墙绘,与南索村的农民画廊相得益彰,两者共同凸显了南索村的文化根基。
访谈张青义老师
访南索村干部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村干部的办公室,就南索村的基本情况展开了采访,得知南索村近期正在铺设天然气管道,村中主要产业来自土地外包与葡萄种植,村中人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农民画在村中知名度高,但是与村民生活与产业振兴结合较少。
实践团与村干部的合影
通过此次探访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农民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民画需要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探访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户县农民画,这一朵绽放在黄土高原上的艺术之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实践团此次探访王乃良画家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户县农民画将会继续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