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热土忆英魂,志愿续新篇——“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

来源:西北大学 编辑:曾冰玲 时间:2024-07-30
导读: 热土忆英魂,志愿续新篇——“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 富平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渭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着深厚的革命情怀。为继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辈精神,7月23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

富平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渭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着深厚的革命情怀。为继承红色基因,弘扬先辈精神,7月23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前往习仲勋纪念馆及习仲勋陵园进行参观学习。

1.JPG

2.JPG

(图1、2:队员参观习仲勋纪念馆)

纪念馆中的一幅幅展板、一件件遗物串联起习仲勋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观看纪录片,队员们了解到,习仲勋同志在广东任职期间,正值当地“离港潮”泛滥,他一上任便跑遍广东的23个市、县,还经常与秘书一起上街买菜,不管在街上碰见谁都能家长里短地聊起来,从群众口中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多方面了解了当时广东的贫困状况,找到了问题发生的根源。现在纪念馆中仍收藏着习仲勋同志在广东任职时期用过的草帽和风扇,这正是其勤朴作风与爱民情怀的见证。

3.JPG

(图3:队员在纪念馆中观看纪录片)

通过参观纪念馆,队员们对习仲勋同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4.jpg

(图4:队员在习仲勋纪念馆门口合影)

随后,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习仲勋陵园。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陵园中央的石刻座像背面镌刻着16个大字——“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 这是习仲勋同志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其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也将以习仲勋同志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为指引,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通过前三天的走访学习,队员们对于富平的非遗石刻文化及红色文化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切实弘扬红色精神、增强爱国情怀,提高公众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度、提升文化自信,7月24日,队员们来到富平县昌平公园,以“聆听讲解,免费送水”的志愿服务形式向市民们宣传富平的非遗石刻文化、讲述红色故事。

队员们摆好摊位不久,便陆续吸引来许多市民。

5.jpg

6.jpg

7.jpg

8.jpg

队员们询问了市民对于红色文化及非遗石刻的了解程度,针对年龄和了解程度的高低分别采取易于理解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介绍石刻文化,并向市民们展示了刻有习仲勋同志名言的非遗石刻作品。

9.jpg

(图9:队员向市民展示的石刻作品)

在听完讲解后,市民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部分市民表示,自己虽然知晓当地拥有石刻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的发展状况却知之甚少,通过聆听讲解,对石刻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自己家乡的非遗文化,今后将更加关注、支持其发展。许多家长也表示,在听完讲解后意识到了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今后会在节假日带孩子到博物馆或纪念馆参观学习,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和红色历史,为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0.jpg

(图10:队员在昌平公园合影)

此次志愿活动不仅加深了市民们对于富平非遗石刻文化、红色精神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大家对参与文化保护与精神传承的热情。今后队员们也会结合专业所长,多组织、参与相关活动,为普及非遗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图文|“史韵非遗,赓续星火”中华文化传承队

责任编辑: 曾冰玲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