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回迁安置看高新,回应治理显“神通”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李昊亭 赵雅茹 时间:2024-08-12
导读: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昊亭) 2020年,为推动聊城化工产业园省级化工园区资格认定,根据上级安排,启动高新小镇安置项目。 高新小镇位于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东南部,高新小镇项目是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 聊城市重点民生工程 。 随着大...

2020年,为推动聊城化工产业园省级化工园区资格认定,根据上级安排,启动高新小镇安置项目。高新小镇位于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东南部,高新小镇项目是山东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聊城市重点民生工程随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农村治理与数字技术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新小镇(一期)项目涉及6个村的征迁工作。回迁安置中难免出现一系列问题,高新小镇积极利用12345热线平台,“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高效解决村民反映的问题。为深入了解农村现状及数字化在农村回应性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山东聊城高新小镇实践团于8.9日前往聊城高新小镇,开展实地考察与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深入了解高新小镇实际情况,并探索高新区如何通过回应性治理实现善治良治

image.png

调研前期,团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了解高新小镇情况,做好行程规划。事先在杨凌示范区阳光社区进行预调研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确定成员分工安排。团队负责人积极与调研地社区负责人对接。为保障调研顺利进行,实践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image.png

8月9日清晨9时整,实践团成员在月季里园区内整齐集结,队长李昊亭主持了一场精炼而高效的会议。他再次重申并细化了每位队员的具体职责,确保每位成员对当日行程及各项安排有了更为清晰、透彻的理解。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上午9时30分,这支由八人组成的青春队伍,怀揣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踏上了探索之旅。

image.png

他们乘坐聊城市便捷的城际公交车,沿途风景如画卷般展开,于上午10点准时抵达了目的地——高新小镇复兴社区。刚一到站,便受到了该社区联合党委冯主任的热情迎接。在冯主任的亲切引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有幸参观了社区内的红色书屋,这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社区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image.png

image.png

随后对社区书记及村级干部进行访谈。社区干部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积极配合访谈。通过对扒刘、索集、花溪新村等村干部及社区联合党委书记的访谈,实践团了解到回迁安置现状,各村情况大同小异,大部分群众积极配合回迁安置工作,安置工作基本全部完成。但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在对村级干部的访谈中,实践团深有感触。较之其他村,扒刘村安置初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门窗质量不佳、电梯维修不及时等。物业久久不来解决,村民大多选择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而索集村则存在原村农田距安置地远,群众种地不方便等问题,他们或是选择直接面对面反映诉求,或是通过12345热线寻求解决方法。热线工作人员对接党委干部,提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法,如催促物业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农田流转等,问题得以高效解决。事后,相关负责人还会对12345热线处理群众诉求效果进行电话或短信回访。社区联合党委书记提到“问题一项一项得以解决,群众的幸福感可高了!”据了解,高新小镇不定期举办广场舞比赛等集体活动,以促进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但因回迁安置年限短,社区基础设施尚待完善,目前社区只有一幼儿园,花溪新村党支部委员提到“根据群众反映,政策文件指示,我们积极推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学生上学问题,免费安排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实践团还了解到该社区老年人较多,子女多在鲁西化工集团或是外地务工,常常中午顾不得回家,家里小孩和老人吃饭没了着落。考虑到群众反映的这个问题,社区领导班子商议建设“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低价营养美味的餐食;参考留守儿童社区治理经验,探索幼儿托管模式,从娃娃抓起,照料好“祖国的花朵”。书记的一句话,让实践团成员久久不能忘怀“作为社区领导人,我们要走进群众,了解群众,贴近群众”。

image.png

image.png

随着对村干部深入访谈的圆满落幕,时间悄然滑过,午后的阳光已温柔地洒满大地。为了更全面地把握安置现状并持续优化村民调研问卷,实践团成员不辞辛劳,即刻转战至个别村民家中,开展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调研工作。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村民们对回迁安置政策及社区治理工作的由衷赞誉,一句句“在这住,挺幸福的!”不仅是村民们心声的真诚流露,更是对社区工作成效的最高肯定。

当夕阳的余晖开始在天际铺展,时间定格在17时40分,为表彰实践团成员在社区开展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党总支特别赠送了锦旗与感谢信。

在简短而庄重的仪式上,党总支书记代表全体居民向实践团成员们转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你们的到来不仅为我们的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你们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你们的工作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们的幸福感。”

image.png

image.png

锦旗上用金色大字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字样,这不仅是对实践团此次行动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许。感谢信中详细记录了实践团在社区期间所做的各项贡献,包括但不限于社会调查、科普讲座、环保宣传等,并表达了社区居民对实践团再次访问的热切期望。

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发言中提到:“我们非常期待能够与你们继续合作,共同探索更多有益于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思路、新方法。”他同时呼吁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参与到此类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践团成员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当天的调研收尾工作,为这一天的辛勤努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image.png

归途之中,实践团内部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富有成效的复盘会议。大家纷纷回顾了与社区及村干部的交流点滴,深入剖析了回迁安置工作的实施细节、响应性治理的显著成效以及社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通过与村民的直接对话,团队不仅加深了对社区实际情况的理解,还敏锐地捕捉到了现有调研问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此,实践团决定对问卷进行精心修订,力求精简高效,增设更多贴近村民需求、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期在未来的调研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民意,为社区治理与发展贡献更加有力的智慧支持。

image.png

在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收获满满,团队成员岳欣雨同学这样说到:“在本次调研中,我认识到回迁建设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屋建造,还有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在回迁之前,村干部与村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每一户回迁户都能得到满意的安置。同时,小镇还注重公共设施的完善,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此外,回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实践团更加坚信了实践的信心,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李昊亭 赵雅茹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