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抗旱涝,多维赋能助丰收
受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山东河南两省部分地区有旱涝灾害发生,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农户受灾情况,收集总结先进抗旱防涝经验,2024年8月2日至8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费县、牧野灾情调研团在山东费县与河南牧野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成员们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队员们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宝贵机会。
受涝灾影响减产的玉米田
勤以补拙任劳辛,汗水浇灌五谷丰
为真实了解农户受灾情况与保产举措,实践队的成员们首先来到东蒙村与焦庄村的田地中开展实地调研。尽管天气炎热,农田间仍能看到农户辛勤劳作的身影,为了能够排出农田积水,农户们需要及时疏通排水沟里面的淤泥。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抗旱抗涝措施,记录农户受灾情况并协助农户挖渠排水,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得知,在今年的抗旱抗涝中,个体农户们主要采取挑水浇地与田间自行修建排水渠的方式进行抗灾。通过一天时间地田间调研,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屏障正是由一位位兢兢业业的粮农用汗水所构筑的,每一位的粮农的辛勤劳作都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实砌墙砖。
团队成员深入田间调研农户受灾情况
政策助力抗旱涝,雪中送碳安民生
无论是对于个体农户还是专业种植合作社,政府与基层组织的支持都是抵御旱涝灾害的重要力量。结束田间调研和农户走访后,实践队伍又来到了胡阳镇金丰公社进行调研。现在正值第二季西红柿苗发育时期,刚进入公社的种植基地,一株株鲜活的西红柿幼苗便映入实践队员的眼帘,当询问起政府在抗灾保产的帮助时,社员们难掩激动之情。根据公社负责人介绍,作为胡阳镇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对于今年公社的抗灾情况高度重视并提供了大力支持,无论是在高温干旱期间及时组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还是在涝情发生初期组织技术人员视察调研、提供机械协助修筑大型排水措施都为公社今年西红柿保产保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得益于政府的及时举措与上下同心保产抗灾,金丰公社今年第一季西红柿在面临旱涝灾害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高产,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位社员的脸上。
团队成员来到胡阳镇金丰公社学习先进经验
合作开出高产花,科技赋能助丰收
为了解大型合作社在应对旱涝灾害时的先进经验,调研队又对费县鲁耕合作社进行调研。鲁耕合作社现承包土地约有300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得到了山东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并开展深入合作,是省农科员推动产学研一体的典型代表。鲁耕合作社的负责人潘金宣向队员们介绍,农科院的专家协助合作社在田地里铺设了水肥一体的喷灌微管,并向社员们提供技术指导,精准喷灌在保证了小麦在高温干旱时期的灌溉需求的同时也节省了合作社的抗旱成本。由于合作社土地集中连片方便大型农机操作的特点,在应对农田积水上鲁耕合作社采取抽水机抽水与田间修排水微渠的方式进行排涝,同时利用无人机进行防虫喷药,最大程度减少涝灾造成的减产。随后在潘金宣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来到合作社的试验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也同负责人积极交流经验,通过对鲁耕合作社的深入研究,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推动种粮技术提升的必要性,也激发了队员们作为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
不入农田,不知民之辛;不事农事,不知粮之贵。过本次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农民种粮的艰辛与困难,同时对于新的发展阶段谁来种粮,如何种粮的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与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农科学子,队员们深感责任在肩,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真正做到知农爱农,助农兴农,以新时代农科学子的责任担当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青春篇章。
调查问卷汇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