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三下乡:走近兴文石海,追寻僰人遗迹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长大三下乡团队 时间:2024-08-12
导读: 为了探寻僰人文化,发掘掌握兴文县特色 文化发展脉络,长安大学赴四川兴文“非遗传承映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9日走进兴文石海,前往僰人寨进行 考察调研。...

为了探寻僰人文化,发掘掌握兴文县特色文化发展脉络,长安大学赴四川兴文“非遗传承映苗疆·民族团结谱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于8月9日走进兴文石海,前往僰人寨进行考察调研。兴文县作为古僰民族曾经长期在此居住并与封建统治王朝抗争的土地,现存省级重点文物明代《平蛮碑》详细记载了僰民族消亡的全过程,尚存僰人铜鼓、僰寨城墙、僰人生产生活用具等文化遗迹。

image.png

 图为讲解人员向实践团队成员讲解僰人消亡史

僰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公元1115年,僰人聚众造反,揭竿起义,但被宋军用“火猴战”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朝大举围剿,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僰人彻底剿灭,僰人从此销声匿迹。僰人留给后世的主要有它的祭祀文化与著名的僰人悬棺。通过讲解人的解说,僰人在被灭亡后史书留下的记载十分有限,现今僰人悬棺的葬式主要有三种:木桩式(岩壁上凿孔打木桩,木桩上放置棺木,可上下重叠)、岩墩式(利用峭壁上自然平整的岩石块放置棺木)、洞穴式(利用峭壁的自然岩洞放置棺木),而僰人悬棺是如何安置在陡峭高危的悬崖上的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证明,有关僰人悬棺放置的方法推测主要有垂索法、升置法、栈道法、垒土法等。

image.png

如图为僰人祭祀时使用的牛角梯与青铜鼓

image.png

如图为现存的僰人悬棺材遗迹

悬棺周围,还有许多僰人岩画,画面清晰可辨,多为砂彩绘,线条粗犷,形象生动。岩画或为部族徽记,或为安慰亡者,反映了悬棺者的精神世界,有关它的众多神秘至今仍令人不得其解;川南僰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岩画,该岩画位于叙南山区的悬崖峭壁上,僰人岩画的平面构图粗犷、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心理淳朴、审美观念别致,表现出古代民族原始绘画的独特魅力,这些岩画记录着僰人的生活历程,承载着僰人的文化积淀,为研究者研究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信息资料。

通过本次在兴文石海公园僰人寨的考察调研,队员们认真学习了解了兴文僰人消亡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幸存的僰人为了生存隐姓埋名,与其他民族同化,渐渐僰人被大家所遗忘,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理应居安思危,认真学习优良民族文化,并做好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 长大三下乡团队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