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大学子赴渝中悼逝者,念周公

来源:长安大学赴“重温援朝岁月·传承 编辑:张嘉驰 经典 普懿 时间:2024-08-23
导读: 长安大学赴重庆“重温援朝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7 日 前往重庆市渝中区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展馆以及周公馆,参观了解展馆中所陈列的文物、文字,旨在感受重庆人民在大轰炸中表现出的“渝炸渝强”的抗战精神;参观周公馆中保留的办公文物...

长安大学赴重庆“重温援朝岁月·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7前往重庆市渝中区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展馆以及周公馆,参观了解展馆中所陈列的文物、文字,旨在感受重庆人民在大轰炸中表现出的“渝炸渝强”的抗战精神;参观周公馆中保留的办公文物旧貌,旨在感受民国时期周恩来总理在这里的生活与工作点滴。

7月17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六·五隧道惨案展馆,作为国家首批抗战遗址,其充分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重庆人民所施行的大轰炸暴行,造成大量无辜市民窒息身亡。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展馆负一层,墙壁上铺满了对当时血淋淋悲痛史实的文字记录,行进中没有人选择打破沉寂,所有人都时不时驻足沉思。实践队员还亲身体验了3D隧道模拟,借助科技的力量沉浸式地深入了解隧道状况。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六五隧道惨案历史

在这里,实践队伍还遇到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社会实践队伍,本着同样的实践目的,两支队伍进行了友好交流,互访互问。实践队员从大轰炸的历史、个人思想感悟、文物创新保护措施等方面对该队伍部分实践队员进行了采访,并进行了采访记录。从采访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部分青年对于红色文化了解深入,并且愿意主动思考。可见在党的领导与号召下,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已经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对革命先烈最大的安慰。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就大轰炸历史对参观者进行采访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展馆负二层,在这里一方面继续深入学习了解大轰炸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深入感受重庆人民展示的“渝炸渝强”的抗战精神。除了学习墙壁上悬挂的文字史实外,实践队员们还观看了大轰炸亲历者纪录片,他们的言语句句敲击大家的心,句句引起大家陷入沉思;另一方面实践队员进行了悼念仪式,将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践队员有的驻足凝望,有的弯腰献花,这些都是大家对逝者最真诚的心意,愿逝者安息。

下午,实践队员们来到坐落于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的周公馆。民国二十七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便于工作,周恩来同志以个人名义租赁下这幢房子,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民国二十八年初,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重要机构入驻这里,周公馆成为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之一。实践队员们在这里参观了当时办公的陈列文物,在一楼大厅中有一部陈旧的老式电话,当时周恩来总理就是用这部电话打给何应钦,谴责何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在小院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厨房,当时周总理在此下厨招待前往周公馆的文化界人士。在后院栽树的角落还有个地下防空洞,作为暗道供秘密工作及情报的递交。小小的地方,简朴的布局,这正是共产党办事的风格------低调务实。

结束周公馆的参观之后,实践队伍从馆内走出,门口即是曾家岩广场,广场中央塑着周恩来总理风雨兼程、辛勤奔走的全身铜像。怀着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怀念,实践队伍在周总理塑像前合影留念。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周总理塑像前合影


责任编辑: 张嘉驰 经典 普懿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