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能电学院学子三下乡——生态保护,绿色低碳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青年自觉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长安大学赴陕西榆林“生态黄河志愿行,绿色低碳绘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刘欣的带领下,赴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主题为“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六天中,实践团队聚焦于“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核心主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居民访谈、调研和学习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对陕北的民俗文化有了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还深刻领悟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坐落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深处。如今的郝家桥村山上是现代农业、规模养殖、光伏发电次第开花,山下是幼儿园、学校、互助幸福院,承载村民的好生活,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实践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察之旅。在副镇长与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在对独具匠心的“垃圾银行”的探访中,见证了村民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智慧与努力;在参观“郝家桥村互助幸福院”与半自动化蔬果大棚的旅途中,深刻感悟了郝家桥村人民“山沟里筑起温棚梦,荒山蜕变成花果乐园”的壮丽奋斗史。活动开展期间,实践队员们深入当地,进行了广泛的走访和调研。他们与众多村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细致地了解了当地居民对于村庄目前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感想和看法。在面对面的访谈中,实践队员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村民们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喜悦和以及未来发展的期待。郝家桥村的建设成就如同一面镜子,让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的深刻内涵。这份认识,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其中、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和郝家桥村村委会成员合影
图为当地居民向实践队员讲述净水流程
自“3.22世界水日”主题活动启动以来,众多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巡河护河的前线工作,净滩活动逐渐变得广泛。实践队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无定河段以及榆溪河上游的红石峡景区开展了净滩行动。他们携带了垃圾袋、手套等工具,还准备了钳子、垃圾夹等辅助设备,对河道周边的塑料废弃物、烟蒂、果皮纸屑、易拉罐、酒瓶等各种垃圾进行了彻底而细致的清理。实践队的成员们在行动中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捡拾垃圾,分类还有记录拍照。他们一丝不苟地工作,确保所走过的每一寸河滩都被清理干净。通过分享河滩清洁行动的成果和经验,他们希望能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实践队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共同为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无定河河畔清理垃圾
“回首过往,在绥德的红色沃土上,由红色基因诞生出的厚重足迹描绘出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革命荣光。”实践队员们来到绥德革命纪念馆。步入序厅,引入眼帘的是屹立中央的一座《黄土地·1947》人物雕塑,其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实践队员们获悉,众多广为人知的革命伟人在矢志不渝地踏上共产主义征途时,其平均年龄尚不足22岁,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学生运动在革命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忘来时路,不负今朝景。此次参观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革命先烈英勇奋斗历程的理解,尤其是深切体会到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述陕北革命中的青年运动
长安大学赴陕西榆林“生态黄河志愿行,绿色低碳绘新篇”暑期社会实践圆满落下帷幕。在此次活动中,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自然环境的微妙与脆弱,深刻体会到了其无可估量的宝贵价值,更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的实际行动中。他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保护环境的责任与担当。这一过程中,队员们内心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被深深激发,他们深刻认识到,即便是最微小的努力,也是构筑绿色未来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