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万里棚兴:延安设施农业新探索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李子岩 杨智淇 时间:2024-08-24
导读: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响应“三下乡”活动的号召,2024年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组织了一支设施农业调研团队,深入到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的马家沟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在于与当地农户一起,深入了解并实践现代设施园艺技术...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2024年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设施农业调研团走进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马家沟村,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与当地农民共同探索现代设施园艺技术的应用,并深入了解设施园艺智慧化管控产品的应用情况及市场需求。

马家沟村合照.jpg

图1 队员在马家沟村合影

马家沟村位于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农民长期面临广种薄收的困境。但近年来,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引导,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大棚兴农的新路,不仅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冬季闲置生产方式,还成为村民们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温室大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人工操作、专业性强、温控系统设备故障难以及时发现、大棚实际温度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无法有效采集等。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团前往进行实地调研,力求探究出中国智慧设施农业的新思路。

采访聂文雄6.jpg

图2 大队书记与队员们交谈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农户温室大棚的智慧化普及情况与实际需求。聂文雄是马家沟村的大队书记,他对于温室智能化设备的引入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虽然目前大部分村民家里的大棚已经配备了电动卷帘,但仍需每天手动操作,特别是在天气恶劣时更为不便。他期望智能化设备的引入能让农户坐在家里就能自动控制大棚,极大节省劳动力。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村中的大棚卷被大部分已实现机电控制,但远程控制功能尚不普及,侧通风则完全依赖手动操作。对于智能化控制的需求,大部分棚户表示期待,认为这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并提升作物品质。但也有少量棚户持保留意见,他们主要担心机器的可靠性以及投资成本。有村民建议设立低价大棚试点,以实际效果说服周围村民自发采用智能化系统。

队员与聂文雄下地采访.jpg

图3 大队书记带领队员下地参观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将重点围绕农户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探索智慧设施农业在延安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团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计划与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化设备的研发与普及,力求为延安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团队还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详细的报告,为后续的智慧农业项目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责任编辑: 李子岩 杨智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