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探访陕西花馍,赓续文化薪火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吴楚越 郭梦珂 赵佳钰 时间:2024-08-27
导读: 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陕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陕西花馍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明珠。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陕西民间艺术的缩影,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与祝福的载体。2...

在辽阔的黄土高原上,陕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其中,陕西花馍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明珠。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陕西民间艺术的缩影,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更是情感与祝福的载体。2024年8月19日,实践团成员来到西安市进行陕西花馍的实地调研采访,希望对陕西花馍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此更好地宣传花馍这一非遗文化。

图片1(1).png

图为西安美术馆中的花馍艺术品

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来到西安美术馆,希望在这里看到有关花馍的介绍。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花馍制作工艺技术可追溯到汉朝初期。最初每到过年时,民间巧妇用白面为主要原料,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经过反复揉捏切按、发酵,使面粉具有足够的韧性和延展性。然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术,借用针、梳子、刀、剪子等工具来辅助塑造各种细节和纹理,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象。

图片2(1).png

图为美术馆中对于陕西花馍的介绍

接着,实践团成员拜访了一位专注做花馍十几年的手艺人--梅姐,她是西安最早开始做花馍的手艺人。我们到达梅姐的门店时,她正在忙前忙后准备做一个用于在幼儿园做宣传讲解的花馍作品。在梅姐身后,摆放着一排排已经做好的花馍作品,每一枚花馍都仿佛是大自然与匠人心灵的完美融合,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细看之下,花瓣层次分明,细腻如丝,仿佛晨露微沾的春日花朵,在晨光中微微摇曳,散发着淡淡的面食轻香。那些精心雕琢的鸟兽鱼虫,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有的振翅欲飞,有的悠闲游弋,仿佛下一秒就能跃出这方寸之间,回归自然的怀抱。更有那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年年有余等图案,色彩斑斓、线条流畅。花馍的色彩更是绚烂夺目,红、黄、蓝、绿......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和谐统一,宛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这些色彩并非随意涂抹,而是根据传统节日与习俗氛围精心调配,既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图片3(1).png

图为梅姐的花馍作品

梅姐告诉我们,如今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花馍制作也与时俱进。揉面机大大提高了揉面的效率,各种各样的模具直接将所需要的形状呈现出来,花馍鲜艳诱人的颜色也是由过去的可食用色素上色演变为如今的果蔬汁揉进面中上色。花馍由面粉、水和酵母通过发酵而成,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等,在满足能量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因此花馍也被梅姐称为更加健康的中式蛋糕。

image.png

图为梅姐制作花馍的场景

花馍,这一源自古老民俗的精湛面食艺术,历经岁月的洗礼,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在代代相传中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梅姐告诉我们,花馍技艺的传承遵循着口传心授、师徒相承的经验。其传承与发展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汇聚着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滋养着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老一辈的手工艺人以其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耐心指导着年轻一代,他们不仅仅传授制作技艺,更注重培养艺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使得花馍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成为人们情感的承载体。

图片4(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梅姐合影

总之,花馍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不断挖掘和传承其精髓;同时也要勇于创新,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让花馍这一传统美食和文化瑰宝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 吴楚越 郭梦珂 赵佳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