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践乡村振兴战略 探农旅融合新路径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编辑:石嘉芮 韩梦冉 李梦 时间:2025-08-02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麟州街道张王庄村支部委员会以及种植大棚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专题活动。

7.14践乡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合照 邵珥晴 供图

实践团首站来到张王庄村党支部,对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记进行了访谈。王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们系统介绍了村庄发展历程:为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集体通过与政府部门联动争取资源、协调土地由林业部门无偿植树、村民自主管理维护等创新模式,推动大棚种植从最初6座逐步发展为规模化产业。“今年起我们引入专业团队运营,主打'采摘经济'吸引城市客群,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直通体验。”在访谈中,王书记特别寄语青年学子:“乡村振兴需要新生代力量,期待更多大学生将创新思维带回家乡,在家乡中学到知识,收获丰富的人生。”

7.14践乡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棚种植采摘基地合影留念 邵珥晴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张王庄村大棚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发现采摘种植基地三大发展亮点:首先是区位优势转化。张王庄村大棚种植基地紧邻城镇交通网络,30分钟车程覆盖神木市区,为市民们的短途休闲提供便利;二是品质管控体系。专业技术团队扎根田间,通过土壤检测、品种适配分析实施精细化种植,并引入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巨型南瓜,单果重量突破300公斤;最后是外部智力支持。基地特邀山东农业专家驻点指导,在病虫害绿色防控、种植效率提升等方面建立长效技术帮扶机制,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跟随基地负责人,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油桃与西红柿种植区。这里采用“错峰种植”策略,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周期实现油桃5月上市、西红柿7月接续供应,保障持续收益。“这块西红柿田用的是有机肥,氮磷钾含量达标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书记随手摘下几颗果实递给实践团成员。品尝后,实践团成员们纷纷感慨:“酸甜度平衡得很好,比超市买的更有'太阳味'。”负责人告诉实践团成员:“我们始终坚持生态有机种植,所有果蔬均通过第三方检测认证,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从政策文件到田间地头,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张王庄村的实践印证着:乡村振兴既是国家战略的宏观叙事,也是每个村庄、每户农民的微观变革。当老一辈的经验、中年人的技术、青年的创意在此交汇,这片黄土地正孕育着比巨型南瓜更饱满的希望。

7.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摘园实地调研 通讯员 邵珥晴供图

农旅融合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创新路径,其发展成效令实践团深受启发。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传统更要拥抱创新。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聚焦产业升级痛点,从品牌打造、文旅融合、数字营销等维度贡献青年智慧,为神木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 石嘉芮 韩梦冉 李梦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