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子支教:以青春之火,暖村落之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5年7月15日,长安大学赴河北邯郸“乡村支教行·暑期心连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启动,也开启了他们难忘的15天。盛夏启程,星“邯”灿烂。
图 1 实践团队出征合照
这场支教活动从刚开始便不普通,支教成员所到的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胡口村胡口小学当天温度极高,顶着酷暑,支教成员们抵达便开始了他们的打扫之旅,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点燃了从没有上过三尺讲台的每个实践队员的热情。
图 2 实践团队开展工作例会
共筑多彩课堂 浇灌梦想之花
在支教课堂上,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花簪制作课上,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将丝线与花材编织成精美的饰品,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手工创意课上,大家以树叶、花瓣为天然颜料,在布料画布上尽情挥洒想象,勾勒出充满自然气息的画作;地理课带孩子们“走遍”山川湖海,探索地球的奥秘;安全课通过情景模拟,让自我保护知识深入人心;羽毛球、排球课上,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快乐;科学课则以趣味实验激发好奇心,点燃探索科学世界的火花……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温度,既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与互动体验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
图 3 支教兴趣课程多样
同做一桌家宴 凝聚团队温情
支教的日子里,队员们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课余时光也因共同下厨而暖意融融。大家分工协作,有人洗菜切菜细致周到,有人掌勺调味各显神通,有人收拾碗筷默默付出,每个人都拿出看家本领,在简易的厨房中琢磨着食材的搭配,努力为伙伴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升腾的烟火气里,藏着彼此的体谅与关怀,这一桌桌家常菜,不仅填饱了肚子,更凝聚了团队的力量,成为支教岁月里最温暖的注脚,让这段奉献之旅因这份齐心协作而更显珍贵。
图 4 支教队员辛勤备餐
调研乡村实况 洞察振兴要点
深入乡野调研,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村庄各处,在与村民的交流中触摸乡村发展的脉动。
走访时,队员们和村民围绕生活日常、收入渠道等内容展开交谈,着重了解他们对各项惠民政策的熟悉程度与落实体验,从政策带来的实惠到生活中遇到的政策相关疑问,逐步梳理出政策在乡村落地的实际情况。交流中,队员们留意到留守老人在智能手机使用上的状况,不少老人能进行接打电话等简单操作,却在健康码查验、线上缴费等数字化场景中倍感吃力;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陪伴问题也显现出来,父母在外务工的惦念与孩子成长中对陪伴的期盼相互交织,这些都是乡村振兴进程中值得关注的方面。
这些了解让队员们既体会到乡村在政策助力下的发展态势,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道路上存在的待解问题,为后续思考如何服务乡村振兴积累了实际依据。
图 5 支教队员深入胡口村调研
共谱一曲欢歌 留存温暖印记
在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动圆满收官之际,一场饱含温情的文艺汇演在胡口村小学操场精彩呈现。活动现场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清脆的歌声与如潮的掌声此起彼伏,热烈的气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汇演中孩子们用手势舞《听我说谢谢你》等节目传递了纯真的感恩之情,全体支教队员深情合唱《稻香》,悠扬的旋律承载着满满的回忆与期许,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不少孩子湿润了眼眶。
离别时刻,孩子们依依不舍,簇拥着朝夕相处的“老师”,声声询问归期。这场充满欢笑与感动的汇演,不仅为本次支教之旅画上圆满句号,更在师生心中留下了难忘的温暖印记,生动诠释了这段短暂却深厚的情谊。
图 6 文艺汇演师生共同演出
支教的日子里,队员们用一堂堂生动的课程点亮孩子们的求知眼眸,用一次次深入的调研触摸乡村的发展脉搏,更用陪伴与关怀温暖着留守老人与儿童的心灵。这些看似细微的实际行动,正是为乡村振兴注入的鲜活力量 —— 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为乡村的教育发展与民生关怀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 7 支教队员与全体学生合影留念
而这段支教经历,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志愿活动,成为队员们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未来,大家定会将这份支教事业长久地延续下去,带着在乡村收获的感动与思考,不断探索助力乡村发展的新路径,让这份为爱出发的坚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