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志愿服务 >

青春赋能振兴路:陕工学子 “三下乡” 激活安康产业双引擎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周野 时间:2025-07-23
导读: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2025 年 7 月,秦巴山脉间的陕西安康正值盛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的 8 名师生,带着职业教育的智慧与青春活力,开启了为期 5 天的 “三下乡” 实践之旅。从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油茶...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2025 年 7 月,秦巴山脉间的陕西安康正值盛夏,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的 8 名师生,带着职业教育的智慧与青春活力,开启了为期 5 天的 “三下乡” 实践之旅。从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油茶林的绿意盎然,他们以实地调研为笔、以产教融合为墨,在这片兼具产业基础与红色记忆的土地上,书写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为何而行:锚定痛点,回应振兴之需

为何选择安康?答案藏在秦巴山区的发展现状里。作为生态资源富集地,安康正加速产业升级,但物流不畅、电商滞后等问题,像无形的枷锁制约着优质产品 “走出去”;而纺织、油茶等特色产业虽有基础,却亟待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

在此背景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 “三下乡” 行动并非偶然。正如商贸与流通学院党总支书记蒋鹏在 7 月 8 日行前动员会上强调的,实践团肩负着 “用直播设备当新农具,让物流知识变新农技” 的使命。这既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更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 通过直面产业痛点,为安康的纺织业提质、油茶业增效找到精准路径。

向何而去:双轨并行,深耕产业沃土

实践团的脚步,精准踏在安康产业振兴的两大关键坐标上。

在陕西聚福汇源纺织工厂,实践团看到的是民营企业的担当。作为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龙头,这家企业不仅以党建引领发展,更构建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复一年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缓解区域就业压力的 “稳定器”。车间里,从原料检测到质量管控的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实践团成员边记录边与工人交流,将课堂上学到的供应链管理知识与生产实际对照,为企业提出了 3 条优化建议。师生们现场采购的质优价宜的针织衫,更成了产品口碑的 “活广告”。

而在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实践团触摸到的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振兴密码。500 亩油茶园里,每一株茶树都承载着双重记忆:80 多年前,它的果实榨出的茶油曾被周恩来总理赞为 “救命油”,守护过长征红军的生命;如今,经 30 年科技驯化,这抹绿意已成为 “铁杆庄稼”,226℃的超高烟点、90% 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让它从 “月子油” 升级为可直接饮用的健康瑰宝。“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更让茶农深度融入产业链,金黄的果实、洁白的花朵、坚硬的果壳皆成宝贝,有效遏制了青壮劳力外流。

何以赋能:产教融合,书写青春答卷

这场 “三下乡” 实践,从来不只是单向的 “输出”,更是双向的 “共生”。实践团用专业能力为安康产业注入动能,也在泥土与车间里收获成长。

为确保实践实效,指导老师刘瑞建立 “三组协同” 工作体系,推行素材 “日清日结” 制度,针对山区多雨、路况复杂的特点规范走访流程。在香山村实践基地,成员们深入收集村民需求,为直播助农方案积累一手数据;在纺织厂、小鱼干加工厂,他们重点排查 “生产 - 物流” 断点,用现代物流知识为产品外销打通堵点。正如学生所说:“课本里的‘供应链优化’,在这儿变成了能让茶油、针织衫卖得更远的实在办法。”

这种 “调研 - 诊断 - 赋能” 的模式,让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企业负责人感慨:“高校的智力支持,让我们的产业链更‘聪明’了”;村民们则期待:“这些娃娃的直播,能让全国都知道我们的好茶油”。

当实践团的身影消失在安康的暮色中,留下的不仅是一份份调研报告,更是一串清晰的振兴足迹 —— 纺织业因精准对接而提质,油茶业因电商助力而拓路,高校因深度参与而扎根大地。这场 “三下乡” 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赛道上,青春力量从不会缺席。当职业教育的 “智” 与地方产业的 “力” 同频共振,必能让更多像安康这样的土地,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责任编辑: 周野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