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中国教育报】头版:携手共建“幸福粮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纪实

中国教育报 2023-09-27 浏览:

Y}4KFH}9%@{$09_B_[R8W8O_副本.png

“我从来没想过,这本书能被译成哈萨克文、越南文和俄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幽默地表示,“这种小麦,咋还一不小心种出了不小的名堂呢!”

张正茂口中的这本书,名为《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该书以长篇纪实文学的手法真实记录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播撒“中国种子”的故事。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这本书被东西伯利亚图书出版公司签署了俄文版权输出协议。

作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重大举措,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建立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一路向西,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科技金种播中亚

“去年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种下的春小麦,有4个品种表现突出,比如西农10号较当地品种增产28.6%,西农12号增产超过20%。”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新庄试验农场,张正茂正在麦田里忙活:“我现在正在育种的高代小麦,具有抗旱、抗寒等性状,随后将在哈萨克斯坦开展种植试验。”

像张正茂一样,韩清芳、胡银岗、郭东伟、冯佰利、朱德兰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经常往返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帮助解决制约当地作物产量、质量提升的关键技术问题,把旱区农业致富的“金种”、科技的“火种”播撒在中亚。

“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6倍。我们可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说。

201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为平台,先后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立农业大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塔吉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等11所中亚大学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以科技合作为引领,双方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共性问题开展科学与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共建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等8个海外科技示范园,强化农业合作的支撑作用,开展良种繁育、品种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突出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等合作,制定7项作物生产标准、11项作物生产技术规程,助推中亚农业发展。

“我们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北哈州国立大学合作筛选了一批优良品种,其中小麦试验最高增产幅度60%,一般也在20%—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介绍。目前,该校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示范种植13个大类、115个农作物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的4个大类、9个作物品种。其中,2个小麦品种进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作物品种区域试验。

幸福粮仓合力建

合闸,设备运转正常;抽水,田间滴头均匀出水;加压,喷头喷洒出漂亮的水线……经过几天紧张的工作,卷盘式太阳能移动喷灌机等一系列由教授朱德兰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灌溉系统设备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农民内比江100公顷的农场里落户了。

教授韩清芳7月中旬刚从哈萨克斯坦回来,而之前疫情期间,她只能远程对阿拉木图示范园的引种栽培和耕作技术等进行指导。“今年可以和北哈州国立农业大学专家、农场主面对面实地接洽工作,我已经去了两趟。”

坚持“走出去作为”,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一直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良传统。2017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亚当地科教单位、中资企业共建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负责品种、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支持,当地政府组织开展“订单式”生产,中资企业负责成果示范和产品收购并从增收收益中按比例提取资金反馈给科研,实现“研发—应用—研发”的循环升级和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其中,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爱菊集团、北哈萨克斯坦玛纳什·科孜巴耶夫大学联合建设。中哈双方农业专家们通力合作,通过引进品种和多点多生态区品种适应性试验研究,筛选出一批产量高、品质好的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作物良种。

示范园筛选的良种在集成配套技术的支撑下,先后示范25万亩,辐射带动超过450万亩。“这种模式实现了共赢,去年为当地150万亩的家庭农场开展订单农业,带动农产品销售约14万吨。”爱菊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表示。

示范园探索结合中亚农业耕种的地理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技优势,建立“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市场导向”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运行模式,形成种、收、管、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条,全面减少土地负荷,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实现翻番。

据了解,单是今年前两个月,中哈农产品贸易额就同比增长36.6%,达2亿美元。如今,身为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首席专家的张正茂正在谋划科克舍套百万亩绿色粮油标准化基地建设,“我们与中亚农业合作前景广阔”。

志合不以山海远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5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也希望你们有机会到中国看看。”在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哈斯铁尔经常鼓励他的学生学好中文,走进中国,感受中国农业的发展。

2017年,哈斯铁尔来到中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他的爱人于巧(中文名)来校攻读硕士学位。2022年6月,夫妇俩顺利毕业,致力于开展两校联合科学研究,为增进哈中友谊而努力。

像哈斯铁尔这样来自中亚的留学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83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该校累计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博士和硕士高层次农业人才650余人,目前在校留学生325人,“一带一路”生源占比98%以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也投入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他们走进陕西合阳南沟村小学,在那里开展英语口语教学的同时,实地感受中国乡村发生的巨变。在今年3月底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举办的“感知中国”主题营开营仪式上,他们把自己的感受用10分钟的情景剧《乡村支教》进行了展演,赢得了满堂彩。该校先后有3名留学生被授予“感知中国宣传大使”。

农业发展关系国家稳定与人民福祉。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19年专门设立丝绸之路国际化农业人才专项,目前已招收104名学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以农业技术交流培训为抓手,建立与中亚各国常态化的人才交流培训机制。2021年4月,学校成立上合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努力打造一支多国别和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研究队伍。学校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国立大学共建“中哈作物育种联合实验室”,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共建“中乌旱区节水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

粮食安全齐努力,万水千山只等闲。西农人将携手中亚各国共筑农业繁荣之路,为世界粮食安全持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张晴 冯丽
相关文章
应急知识进乡村,织密健康“防护网”

应急知识进乡村,织密健康“防护网”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基层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卫”民解毒科普宣传队走进西乡县鹿龄社区和柳树镇小龙村,开展“卫生应急素养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把实用、急需的健康知识和应急技能送到村民身边。 活

长安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赋能公路

长安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赋能公路

【通讯员:林志翔】 车辆超载是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形杀手”——其不仅大幅提升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道路事故风险,更曾诱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存在的“动态检测难、数据精准度低、监管互联性差”三大突出痛点,长安大学团队聚焦

长安大学成功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 助力机场

长安大学成功研发新型铝酸锶长余辉标线技术 助力机场

近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与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联合攻关,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双方组建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该涂料可显著增强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可视性

关于陕西大学生网首发文章向全网推送的通告

关于陕西大学生网首发文章向全网推送的通告

为便于陕西学子推广活动成果,经过陕西大学生网协调,现已开通站内新闻向外推送业务。 所有在本站发布的文章都可以向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百度新闻等国内知名媒体推送。具体情况请联系编辑。

陕西理工大学“汉风雅颂,薪火传芳”实践团暑期社会实

陕西理工大学“汉风雅颂,薪火传芳”实践团暑期社会实

青春作笔书汉韵 志愿为帆 守 文脉——陕西理工大学 “ 汉风雅颂 , 薪火传芳 ” 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汉中市博物馆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