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中国人才】西安交大:深化校地合作 服务地方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 2024-03-19 浏览:

通过校地合作,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补齐地方创新能量不足的短板,成为我国高校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谋求更好发展的选择。陕西省高校众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为陕西加快打造西部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期“企事业人才”栏目撷取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经验,以飨读者。——编者

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作为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历史重任的西部高校,在127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为第一等学问、为第一等事业、为第一等人才”目标,逐步形成了机、动、电等工程学科的行业引领地位。

自1956年从上海迁至西安以来,西安交大立足“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努力为西部地区,特别是为陕西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也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创建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等重要基地,为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将人才合作作为深化校地合作的关键

陕西一直以来是科技大省、人才大省,2023年全省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位,西安在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中排名第6位,但陕西尚未成为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国家级人才总量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校地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开展校地合作重点首先是开展人才合作。从西安交大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努力为陕西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现有平台为陕西引进人才,全方位支持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交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部署要求,结合陕西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和人才需求,召开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依托创新港未来技术研究院、现代产业研究院、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激活基础科学发展创新源头,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与陕西11个市(区)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工作,与咸阳市签订人才合作与交流备忘录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组建西部智能电气综合性创新联合体等合作协议;与榆林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学校在科技、人才、教学、医疗等方面优势与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充分结合。

此外,还重点加强与市(区)在项目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各地市打造针对性强、合作方式灵活的高端人才池。与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西安交通大学企业资助博士后项目说明会,为西安地区重点企业提供更精准的科研人才服务支撑;与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合作共建西安交通大学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综合培养,探索出了院校联合新路径。

依托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同在创新港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截至目前已引进315位博士,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以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学校科研团队与附属医院科研团队交叉培养使用人才,统筹学校资源,确保交叉团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重大科研成果,探索出了一条突破学科交叉难题的路径。

将建好用好人才平台作为服务发展重要手段

西安交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循环双循环格局,紧抓发展机遇,借助平台力量引进陕西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实施“6352”工程和“1121”模式,努力推动创新港成为陕西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载体。

深入开展“6352”工程。在“政、产、学、研、用、金”“六进”创新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产业技术孵化器、未来技术孵化器和国际合作孵化器3个载体,营造良好政策生态、金融生态、服务生态、配套生态、知识产权交易生态5种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创投和交易2个平台,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全方位为人才做好服务,让创新港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广阔天地。目前已有200余个研究院所、379个科研机构智库入驻创新港,引入龙头企业60余家。

深入实施“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即“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学校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引入金融资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建立大企业承载的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增强企业原创技术策源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孵化培育企业新的高质量增长点。探索建立“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高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新机制。

面对当前高校引才“卷”、企业用才紧、地方留才难的困境,创新提出“校企联聘青拔”引才措施,充分利用西安交大的影响力和创新港国际一流的平台,为陕西各级政府、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引进全球顶尖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与政府或企业在创新港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所或实验室,使人才能在一流的平台上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工作,集聚引进人才与西安交大人才队伍本身力量一起开展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解决政府关心、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丰富合作方式作为服务发展依托

学校持续吸引陕西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创新港创建研发基地,邀请企业带着需求、带着投资、带着管理来,实现“市场主体、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落地创新港,探索合作共管新模式。

平高集团、正泰集团、南瑞集团等企业与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在创新港共建研究院,已产生众多科技攻关成果,如联合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应用价值的“绿色”产品——126kV无氟环保型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帮助我国在输电等级环保型开关产品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学校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合作共建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为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贡献强劲力量。

学校还加强与在陕西的大院大所合作,先后与华为西安研究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等院所围绕加快合作项目建设、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行座谈交流,推动军转民、民参军的项目。

在创新港平台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校企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完善。近期学校已与陕投集团、陕西有色集团、陕西建工集团、陕西地电集团、陕汽控股、秦川机床、法士特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在创新港研究中心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陶文铨院士团队与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研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投用,是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有力支撑陕西形成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条,助力陕西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是校企合作众多成功案例的缩影。

在新一轮的建设与发展中,西安交大将继续依托创新港平台力量,以引进人才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校地人才合作,深入推进“6352”工程和“1121”模式,不断丰富校地合作的形式内容,抓住发展机遇、谋求多方共赢、服务地方发展。


责任编辑:王恺悦
相关文章
西安交大“牢记殷殷嘱托 弘扬西迁精神 推动产学研深度

西安交大“牢记殷殷嘱托 弘扬西迁精神 推动产学研深度

在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四周年之际,交大西迁博物馆联合党委宣传部、科研院、国际处特推出“牢记殷殷嘱托 弘扬西迁精神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展览,该展览于4月23日正式开幕。 4月23日展览开幕当天,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西迁老

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我省拥有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对于这些高校来说,红色资源是学校最为突出的育人资源。如何推动学校红色资源向育人资源有效转化?笔者认为,要从育人工作的方法创新、课程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发力,用好红色资源,

【数字西电】西电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

【数字西电】西电入选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由学校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组织推荐的《打造AI赋能督导新模式,启动教学质量提升新引擎》案例成功入

【特色西电】西电承办第八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

【特色西电】西电承办第八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

4月19日-21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材料青委会)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魏炳波、中国工

吴普特强调:围绕国家需求 紧盯国际前沿 立足学科特色

吴普特强调:围绕国家需求 紧盯国际前沿 立足学科特色

4月18日,作为庆祝建校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科研院指导的《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暨第五届编委会会议在水建学院召开。校长、期刊编委会主任吴普特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芮海田、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