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为增强当代青年历史自觉,培养学生文化自信,长安大学赴浙江杭州“学习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5日前往良渚文化博物院,探寻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中国文明的曙光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升起,它的出现早于夏商周,是目前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博物作为我们了解良渚文化的窗口,包括复杂的水利系统、南方稻作文化和以玉器为基础的礼仪制度。
水乡泽国,建国兴邦
水光粼粼,王国的建立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展眼前。队员们驻足观望,仿佛穿流时光之河,回到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目睹人们把王国建立在湿地之上,依靠日渐形成的太湖寻求并发展起适宜的生产模式的场景。人们将稻米作为主要粮食,将家猪作为主要肉食,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在当时也更加的体系化、专业化。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层台累榭,隳高堙庳
驻足在良渚古城的“城市规划图”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的三重向心结构。最中心的是莫角山宫殿区,是整个古城的核心区;宫殿区外面是内城和外城,与后世都城“宫城、皇城、郭城”的三重结构体系十分类似,是区分社会等级、凸显权力中心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源头。良渚古城外围建有大型多功能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山前长堤与自然丘陵围合而成,体现了中国早期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堪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玉魂国魄,礼乐兴起
环佩叮当,溢彩流光。玉器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特色,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队员们了解到良渚时期已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同时也意识到了良渚社会已经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穿越时光隧道,队员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根脉,看到了文明曙光的升起。作为新时代青年,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贡献青春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卫生应急素养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基层公共卫生安全防线。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卫”民解毒科普宣传队走进西乡县鹿龄社区和柳树镇小龙村,开展“卫生应急素养进乡村”主题宣传活动,把实用、急需的健康知识和应急技能送到村民身边。 活
【通讯员:林志翔】 车辆超载是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隐形杀手”——其不仅大幅提升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道路事故风险,更曾诱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存在的“动态检测难、数据精准度低、监管互联性差”三大突出痛点,长安大学团队聚焦
近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与中国民航总局智能建设与维护重点实验室联合攻关,在机场道面标线材料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双方组建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基于铝酸锶(SrAlO:EuDy)的长余辉蓄能发光标线涂料,该涂料可显著增强标线在夜间及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可视性
为便于陕西学子推广活动成果,经过陕西大学生网协调,现已开通站内新闻向外推送业务。 所有在本站发布的文章都可以向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百度新闻等国内知名媒体推送。具体情况请联系编辑。
青春作笔书汉韵 志愿为帆 守 文脉——陕西理工大学 “ 汉风雅颂 , 薪火传芳 ” 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汉中市博物馆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