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发人力资源重构,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遵循兴趣看重自我价值实现
“现在的孩子对找工作的认知,跟我们那时已经不太一样了。”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科最近得知,他的一名学生毕业两三年,遵循兴趣当上网络作家,目前已出版了好几部小说作品。
2021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当灵活就业与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与新业态相遇,能否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的蓝海?
“独立工作”
在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很多人知道有位叫小轩的学生是B站(哔哩哔哩)上的知名UP主(上传视频的内容生产者)。大一刚进校起,他出于兴趣制作了多部美妆教学视频,深受欢迎,至今积累了超过90万粉丝,这些“流量”也为他带来了不少收入。如今虽然才大三,但小轩已经在思考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日语专业的他初步决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不能白费,接下来一年多学习时间内要好好精进日语,未来在视频内容形态上转型,生产更多高质量的日语翻译类视频。
许科指出,从劳动关系来看,灵活就业指的是就业者由企业聘用固定工转变为劳动者自由灵活地选择企业提供服务。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层出不穷,做设计、做直播、在线教育等大量新岗位被创造出来。
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可快速匹配供需方的优势,产生了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形式,这是一种范围更广、更为灵活的人力资源分配,拥有文化知识、设计创意等高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就业的新蓝海应运而生。
“或许有人会觉得,大学生是因为就业难才不得不去灵活就业的,客观来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并非主要原因。”许科认为,已经有越来越多毕业生将灵活就业作为基于自我价值实现的主动选择,在颠覆传统雇佣关系的新工作模式中,获得更多就业、工作选择权。
在她看来,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若想获得成功,素质要求相对更高。例如,网络写手可能需要日更万字,否则读者容易流失,这需要极强的自律和创意产出能力。新业态、新就业模式下的“独立工作”,对就业者的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带来考验。
高校就业指导需完善
教育界人士认为,就业从来不是“单独的事儿”,学校和社会的推动和保障不可或缺。
同济大学就业中心负责人方雅静认为,大学生以多元方式参与劳动力市场将成为长期现象,这是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以及青年职业观念变化共同决定的。过去,就业者在劳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而当下,互联网则足以支撑工作及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物质环境。
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重点关注如何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教育评估也有必要弱化甚至取消高校毕业生三方协议签订率的评估与考核,更侧重于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状况跟踪监测,及时了解该群体的就业现状,为其提供必要的长期就业服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生陈亿舟走过从灵活就业到自己创业的路。小陈在前期“接活”过程中发现,奉化老家在摄影外包业务方面不像上海这么成熟,他就从摄影外包做起,通过优秀的业务能力,积累资金、积累人脉。很快,他发现当地不少企业不仅对摄影服务有需求,对售价相对较高的摄影设备同样有需求。经过两年发展,他创设的设备共享平台已经有声有色。
社会管理面临新挑战
“灵活就业并不是个新概念,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就存在多样化的经济活动方式。灵活就业是相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就业形式,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存在多样化的灵活就业。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灵活就业还将进一步发展。”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说。
如何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更多高技术人才涌入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发挥这一人力资源重构的优势,让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成为最鲜活的亮色之一?在社会管理层面,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不同于传统就业,新就业活动存在劳动关系模糊、就业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现象。特殊的用工方式和劳资关系如何更好地纳入现行劳动关系的调解范畴,需要法理上进一步界定明晰。
其次,相当一部分新业态下的灵活就业依托于业内中介平台——企业发布任务,劳动者接单,两者交易核算、相互评价、权益维护等均在这一平台上。这些平台的管理是否完善、能否引导更高水平的任务发布及更高水平劳动者入驻,都对就业环境有很大影响。
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也应逐步完善,为大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就业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陕西省强化谋篇布局,聚焦重点任务,在落实责任、拓宽渠道、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等方面持续推进就业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在高位推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15个省级部门组成的高校毕业生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补充录用公务员报名即将开始,报考者可于 5月8日8:00至5月10日18:00 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面试将于5月中下旬进行 。 本次补充录用 共有22个部门参加,计划招录3911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离不开一支 规模宏大、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那么,人社部在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将采取哪些举措? @技能人才 利好消息,速速来看!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长期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累行业企业合作资源,保持用人需求基本面,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布局和国家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一核多星”职业本科专业群,全面推行产教深度融合,将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产业发展,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以“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为契机,加大实施“四轮齐动”行动计划,“学校-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