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走进韩凹一线天,聆听新愚公故事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7-17 浏览: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青年学生考察发展成就,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7月15日,长安大学“人文圣地寻非遗,千年灯影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大明镇文化站站长、华州竹编民俗专家杨建平的带领下,前往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大明镇韩凹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image.png

实践队员走进韩凹村一线天

“华州大明韩凹村,村前道路一里深。两边崖壁十丈高,村里环境面貌新。”这首歌谣在大明镇韩凹村广为流传。上世纪七十年代,韩凹村前横亘着一条数十米长的土塬,阻挡了村民外出的道路,生产生活极不方便。杨建平介绍说:“第一次是在一九七六年韩凹村老书记韩俊停 (抗美援朝复原军人) ,副书记马经文 (复原军人)看到村民担着沉重的担子,背着沉重的背笼,在又窄又陡又长的路上下坡。他们带领村民开、挖、担、挑,用锄头和铁锨将土塬开挖了数米深。第二次是一九八七年由村党支部书记韩恩娃和大队长韩铁锤带领村民再次开挖。第三次由村党支部书记韩建荣和大队长韩启民带领村民用推士机往下开挖,并铺了水泥路。”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近距离参观村民开路时留下的痕迹

韩凹村三任书记发扬愚公精神,带领全村人民多次挖修,将塬体一分为二,筑成了今天长百余米、宽3.5米、高20余米的宽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一线天体现着韩凹村村民勇于摆脱苦难拼搏精神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优秀品质。近年来,韩凹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新铺了水泥路,通村公路与赤铁公路连接,村民生活有了大大的改善,而当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劈的道路已由最初的步道已变为可行驶小汽车的公路,更是成了一个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image.png

实践队员与大明镇文化站站长杨建平在“一线天”甬口处合影

实践队员行走一线天的道路上,幽静惬意抬头仰望天变成一条线。走出甬口,天慢慢张开,豁然开朗,放眼望去,千古留名鱼进川的美景尽收眼帘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美丽乡村新图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大明镇韩凹村三代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修路的故事远没有结束,杨建平站长告诉实践队员:“现在的韩凹村村民根本不需要人去号召,每逢夏季大雨过后,村民们都会自发来修缮一线天。”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大明新愚公的故事,深刻领悟到了人民群众面对困难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实践队员赵克强感慨道:“人民群众永远都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责任编辑:郭泽毅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