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铸丰碑,浩气永长存。按照既定安排,7月17日,“践行两山理论,追寻古浪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此次实践的第一站——古浪战役纪念馆,追寻古浪红色记忆,感悟红色革命历史,用红色文化浸润心田、指导实践。
实践团于7月17日下午2点到达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该馆位于古浪县城西南隅,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自2002年以来,享有众多名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游客缅怀红军先烈、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全馆以“西风烈·战旗红”为主题,下设多个专题,详细展示了红九军浴血古浪和鏖战河西的战斗历程。
缓步迈上台阶,抬头仰望,大家心中满怀对英烈的无限敬意。
在优秀讲解员张海嘉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走进古浪战役纪念馆,了解那一段悲壮的革命史实。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记录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英勇抗战的雕塑,庄严肃穆的背景音乐响起,两侧的浮雕也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大家眼前,丰富的油画内容,更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描绘的淋漓尽致。
进入纪念馆的文献与人物展厅,讲解员的声声讲述,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西风烈·战旗红”的壮烈历史场景,仿佛又看到了士兵在对首长说“我们这里只有战士和烈士,没有伤员”。
来到文物展厅,一件件真实的革命年代实物呈现在大家眼前,破旧的衣物、锈迹斑斑的枪械,无不印证着那段战争岁月的艰苦卓绝。
在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们还看到了红军士兵们的个人物品、照片和手迹,这些珍贵的展品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革命战士们信仰的力量,看到了他们始终永葆革命热情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些都成为了他们战胜重重困难、迈向胜利的动力和支撑。
走出战役纪念馆,跨过汉白玉大门,“光烈精神传华夏,英灵浩气载春秋”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分外亮眼。在革命英雄纪念碑前,实践团成员庄重肃穆缅怀先烈。
感悟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奋进,由苦难向辉煌的发展史,得益于红色基因的有力托举。革命先烈热血浸润的大地上,一段段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战争年代故事将永载史册,先烈们用热血创造出来的不朽业绩,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缅怀和纪念。
回首过往,眺望远方。实践团成员一定会坚持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不畏艰辛的勇气,肩负青年使命,笃学奋进,勇毅前行,不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初心!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