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的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7日前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走进乡土中国,展开实践调研,贡献青春力量。
.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提出殷切期望,他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实践队员深入乡土中国第一线,走向基层,走向社会,深刻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前往长安区稻渔种养基地参观调研绿色农业发展情况,了解稻渔种养技术的普及与改进发展过程,调研农业市场发展情况等。
图为带队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水稻种植条件
7日下午,实践队员走进大峪新村的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农作物种植情况并向当地农民了解农作物种植及增收情况。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作物丰收情况连年向好。同时,正因为生产工具机械化的不断普及,农作物生产率明显提高。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
图为大峪村民向实践队员讲述农具发展变革过程
随后,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前往大峪水库上游流域实地流域生态环境及水质治理情况。近年来,在水库工作人员及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库区流域生态治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图为带队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水域生态环境治理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了解水域生态治理情况
此次实践中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在融入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学会“自找苦吃”,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迎苦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质,乡村振兴中哪里有“硬骨头”需要“啃”,哪里就有我们青年一代迎苦而上的身影。
图为实践队员在稻渔种养基地合影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素,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协同发展布局的深入推进,乡村支教作为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举措,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乡村教育作
2025 年7月20日至7月30日,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青春助力振兴,实践点亮乡村” 为宗旨,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红色教育、美育浸润、实用服务及调研献策等多元行动,为革命老区
2025 年7月28日至30日 ,西安思源学院文明实践 “春风” 乡村振兴团深入乡村一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问卷调查,以青春之力探寻乡村文明建设现状,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思路。 此次调研覆盖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居民,问卷内容涵盖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度
2025 年 7 月 26 日,西安思源学院“春风”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流动的色彩革命。 实践团成员们提前准备好了制作漆扇所需的材料,包括扇骨、漆料、画笔等,还精心准备了关于传统漆扇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的资料。 当大漆与清水在素面团扇上相遇,非遗技艺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奋斗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号召,西安工程大学“井冈青苗燎原”实践队11名师生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