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长大学子三下乡实践感悟:走近红色文化旧址,弘扬渭华起义精神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7-29 浏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革命历史文化中的红色价值底蕴。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渭南“人文圣地寻非遗·千年灯影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渭华起义纪念馆,寻觅英雄事迹,感悟红色精神。

我们走进纪念馆园区,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刘志丹雕像”,刘志丹作为渭华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渭华起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之后成功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星星之火燃遍西北大地。他是革命的英雄,也是民族的英雄。实践队长向我们讲解到:“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渭华起义似一把闪亮的尖刀,有力地刺向敌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西北暗夜的天空,指明了西北人民的革命道路,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的革命斗志。它也开创了工农革命军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实行武装斗争的新形式,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有一些寻找光源的人踽踽独行。当历史车轮的辗转滚动,历史的销烟化作千沟万壑的松涛和鸣,王国由此点亮,他们也成了新的寻找者心中的星。这样的星光代代相承绵延不止,最终凝聚成照亮华夏大地的熠熠星河。

进入渭华起义陈列大厅,展厅内有大量的历史文献、革命武器、农具等藏品。一件件浸满革命烈士鲜血的文物、一段段记满革命斗争的史料文字、一个个热泪盈眶的历史故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令我深深领悟到了先烈们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其中“一张特殊的全家福”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讲解员那里得知这是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和已经牺牲的父亲的合照。隔着照片,隔着近百年岁月,那份苦楚心酸以及伟大热烈却依然在目。在这场革命下,多少人为革命事业、国家前程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失去了他们的“父亲”、“丈夫”、“儿子”,其精神何其宝贵,何其令人钦佩。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看渭华起义陈列大厅的展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泽毅 摄)

随着红色路标,追随着革命者的脚步,进一步探寻历史的足迹,来到渭华起义旧址。我们看到了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习仲勋同志题写的“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徐向前同志题写的“为革命牺牲精神永存”三块碑刻,正是对革命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庄严致敬。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革命先辈崇高精神的激励鞭策下,一代代三秦儿女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懈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使得渭南这块红色沃土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欣赏习仲勋题写的“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刻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泽毅 摄)

走出旧址,沿着陡峭的山势向上走,便看见了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其高19.28m,代表着起义爆发于1928年;基座由五步和六步台阶组成,隐喻了起义时间在1928年的5—6月,纪念碑默默戍卫着起义中英勇牺牲的266位革命烈士,其中最小的年龄不过才14岁。仰望着高耸的碑身,崇敬感与一种无言的庄严气氛升起。随后,我们向在渭华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举行了悼念仪式,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深切缅怀革命先驱的崇高风范,表达了我们崇高的敬意。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悼念渭华起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泽毅 摄)

如今历史长河滚滚,无数英雄只留下红色身影,漫漫岁月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通过此次调研,实践队员们切身地体悟到了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积极奉献意志。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红色故事令人热泪盈眶,他们的红色精神令人敬佩。实践队员黄怡卓说“我们更要传播和讲述好红色英雄故事,播撒红色的星火,让更多人了解红色精神并汲取前进的力量。”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渭华起义雕像前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怡卓 摄)


责任编辑:韩冯璟
相关文章
骏马蹄香处,试管藏佳酿 —— 西农葡萄酒学院调查队探

骏马蹄香处,试管藏佳酿 —— 西农葡萄酒学院调查队探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探麓新酿解语葡标” 调研队继续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调研行程,此次走进的是迦南美地酒庄。团队聚焦酒庄与 “马” 形象的紧密联系,深入探访其酿造车间与地下酒窖,并重点了解了酒庄颇具特色的 “试管酒” 这一小创新

西鸽酿大境,小酌藏巧思 —— 西农葡萄酒学院调查队探

西鸽酿大境,小酌藏巧思 —— 西农葡萄酒学院调查队探

近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探麓新酿·解语葡标”调研队继续深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走进西鸽酒庄开展实践调研。本次探访聚焦酒庄规模化生产特色与年轻化新品创新,为理解产区多元化发展路径提供实践样本。调研队首先探访了西鸽酒庄的大型酿造车间

留世之根:砾石滩下的时光低语

留世之根:砾石滩下的时光低语

七月底的贺兰山缺,阳光总是格外慷慨。它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广袤的灰白色砾石滩上,蒸腾起一片氤氲的暑气,空气里弥漫着熟稔而亲切的葡萄藤清香——那是阳光与土地合奏的气息。我们怀着对风土纯粹魅力的追寻,步入了掩映于一片盎然绿意中的 蒲尚酒庄。 想象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益熙 孙骏) 西安建大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解码红岩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红岩党史学习” 暑期实践团奔赴重庆歌乐山,踏入白公馆、渣滓洞与松林

蒲尚留痕:砾石滩上的水影与藤语

蒲尚留痕:砾石滩上的水影与藤语

七月底的贺兰山缺,阳光总是格外慷慨。它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广袤的灰白色砾石滩上,蒸腾起一片氤氲的暑气,空气里弥漫着熟稔而亲切的葡萄藤清香——那是阳光与土地合奏的气息。我们怀着对风土纯粹魅力的追寻,步入了掩映于一片盎然绿意中的 蒲尚酒庄。 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