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分站 > 铜川 >

铜川市八项措施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来源:互联网 编辑:佚名 时间:2021-07-01
导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有效化解幼儿园大班家长的焦虑,减缓幼小之间的衔接坡度,帮助...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有效化解幼儿园大班家长的焦虑,减缓幼小之间的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过渡期,铜川市教育局结合实际,制定全市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八项措施。

——行政推动。各区县教科体局要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制订本区县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幼儿园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幼儿园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

——教研引领。各区县教研室要成立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组,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和联合培训制度,明确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幼教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本区县幼小衔接教研工作,定期开展基于问题的专题教研活动,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指导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与研究。

——试点先行。2021年秋季开始,试点园(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试点园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活动;2022年秋季开始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2023年年底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

——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阶段的教育,根据国家制定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严格执行《指南》《纲要》要求,把入学准备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全过程。同时,也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规范实施保教活动,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课程方案的开发、实施与评价,最大程度支持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旗帜鲜明反对和制止“小学化”倾向。

——小学做好入学适应。小学不仅要严格实施“零起点教学”,还必须减缓教学进度,将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入学适应期,根据国家制定的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课程内容,开展为期半年的适应教育,积极改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小学教师要理解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在小学低段的环境创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对孩子的行为期待等方面,适当保留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点,然后逐步减少;小学对一年级新生的要求不是单纯强调“和幼儿园不同”或“比幼儿园更高”,而是更应关注孩子在好奇心、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录协商能力、创造力、积极主动性等关乎个体长远发展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准备,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给幼升小孩子更多时间和空间过渡,降低家长的焦虑度,真正铲掉违规“幼小衔接班”生存的土壤。

——家园校协同。小学和幼儿园要主动加强沟通,建立幼小协同合作机制,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培训、家访等多种家园校协同沟通方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引导家长主动拒绝超前抢跑教育,将幼儿园的“独角戏”变成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三重奏”,真正实现科学衔接。

——加大治理力度。各区县教科体局要将纠正“小学化”问题作为培训机构年检工作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要坚决予以处理;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或限期整改后仍然有“小学化”问题的培训机构,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列入“黑名单”并严肃追究责任。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一类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且整改不力的,取消其等级和称号,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普通幼儿园,不得申报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对于违反“零起点”教学等有关规定且整改不利的小学,将被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重视宣传引导。各区县教科体局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佚名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