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中国红”,居然有这么多浪漫的名字!
年关将至,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喜提“红色套装”:红灯笼、红对联、红“福”字、红包……可以说,红色是中国新年的专属色调。
图源:Unsplash
不过,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远不止在年节。
从新娘子的红嫁衣,
图源:包图网
到舞龙灯的绣球,
图源:pexels
再到朱门红墙,处处都是红色跃动的身影。
图源:Unsplash
而诗人笔下的红色更是数不胜数。
有王维笔下的相思红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 《相思》
有欧阳修笔下凌乱的落红: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有李贺笔下的半卷红旗: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 《雁门太守行》
还有白居易笔下映照着霞光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 《暮江吟》
不难看出,红色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红色在古代还有哪些命名方式呢?
古人给红色起的那些名字
古人根据红色的深浅,分别赋予了它们绛、赤、朱、丹、红五个名字。
绛(jiàng)
《说文》里记载:“绛,大赤也”,是颜色最深的一种红色,由绛草提炼而出。我们熟悉的词牌名“点绛唇”,便有女子用朱色点染红唇的意思。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
——秦观《南乡子》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转世,“绛珠”意为红色的珠子,寓意血泪,暗示着林黛玉爱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
赤
据《书·洪范·五行传》记载:“赤者,火色也。”也就是说,赤色即火的颜色。
图源:pexels
现在,我们常用“一片赤子之心”来象征纯正善良,或是忠诚热切之心。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朱
朱色,大红色 ,被古人认为是最纯正的红色,也曾一度是帝王家的专属色。
我们十分熟悉的就有:朱门、朱漆、朱笔、朱押、朱批、朱轮华毂……
图源:Unsplash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曾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此来形容达官贵人的奢靡和穷人的贫苦。
丹
丹与朱色相近,是由红色石料提取出的颜色。
图源:Unsplash
在《孔雀东南飞》中,作者用“口若含朱丹”来形容刘兰芝的美貌;而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则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象征自己的爱国之心。
红
不同于我们今天对于红色的理解,古代的红色更接近于现在的粉红色。《说文》有载:“红,帛赤白色也”,即红与白的混合色。
古人认为这个颜色是不严肃的,因此很少使用红色做衣裳。
红紫不以为亵服。
——《论语》
当然,除了这五种红色外,古人还结合自然和生活,给红色起了许多浪漫风雅的名字。
酡(tuó)红
酡红,指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一下子就能让人想起晏几道的那首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鹧鸪天》
胭脂
胭脂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红色染料,也可以用来画国画。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相见欢》
踯躅(zhí zhú)
杜鹃花又名山踯躅,因此踯躅也就是杜鹃花的颜色。
图源:百度百科
水华朱
夏季雷雨较多,故宫的宫墙经雨水冲刷后显得格外深沉,由此得名“水华朱”。
图源:人民网
红色,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和记忆中。我们常说,“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就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红色的浪漫想象与无限喜爱,继续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