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赴陕西延安红色景点开展参观调研活动

来源: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赓续红色精神,砥砺奋进力量”实践 编辑:吴诗琦 时间:2023-08-22
导读: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8月2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赓续延安精神,砥砺奋进力量”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李慧的带领下抵达了延安宝塔山革命旧址及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开展了实践参观调研活动。...

图片1.jpg

实践队队员在宝塔山的合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坚定内心理想信念。8月2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赓续延安精神,砥砺奋进力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在指导老师李慧的带领下抵达了延安宝塔山革命旧址及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开展实践参观调研活动。

宝塔山承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为一脉,为周围群山之冠。“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中用这句诗词热情歌颂了圣地延安。诗中的宝塔山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既是延安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21日上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前往宝塔山参观,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北宋名臣范仲淹主持修建的嘉陵书院、摩崖石刻、摘星楼及烽火台等遗址。宝塔山下有长达260米布满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的摩崖石刻,北宋名臣范仲淹题刻的“嘉陵山”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尽显要塞威仪,,至今犹存,嘉陵书院前的石碑上刻着《嘉陵书院记》,虽然部分字迹已经剥落,但大部分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从山顶俯瞰延安,介绍延安的地势以及战时发生在宝塔山上的历史故事。讲解结束后,实践队员们在宝塔山上向游客分发对于宝塔山等红色景点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从中分析出游客们对红色景点的了解程度及发展建议。经过半日的参观、学习、调研,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到宝塔山在革命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感悟革命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伟大精神。

图片2.jpg

队员们正在参观宝塔山旧址

图片3.jpg

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

图片4.jpg

队员们分发调查问卷

中午,指导老师及实践队员稍作休整后,前往清凉山下的新闻纪念馆参观。清凉山,又被称为“红色新闻山”,抗日战争时期,新华通讯社总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等新闻出版部门都曾设于此处。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参观了新闻纪念馆。深通过参观文物及观看历史纪录片,实践队员更加了解了当时新闻工作者面临的艰苦环境以及机关报纸在抗日战争时代发挥的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一条线是通过电台指挥打仗,文的一条线是通过新华社指导舆论。”

图片5.jpg

队员们在新闻纪念馆的合影

27095f5fd9ede20726910b83ad1cf8e.jpg

队员们正在参观清凉山新闻纪念馆的历史文物

虽然那段峥嵘的历史已经远去,但那巍峨的宝塔依旧耸立,写实的新闻仍在报道。通过今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对圣地延安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对英雄人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矢志不渝,前赴后继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实践队员们赓续延安精神、砥砺奋进力量的初心信念。


责任编辑: 吴诗琦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