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河遗珍,寻脉巫山|长大学子探访巫山博物馆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乔屿 时间:2024-08-01
导读: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 “ 把 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 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 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参观巫...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参观巫山博物馆。

巫山博物馆.jpg

图为实践队在巫山博物馆门口合影

三峡是古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巫山是三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关于极乐世界“巫载之国”的记數,到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令人遐思无限的巫山云雨的描述,再到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巫山“抗峰岷、峨,携岭衡、疑”巨丽之美的赞誉,都给巫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历史上日、楚、蜀及吴越、中原文化多次在这里交汇、碰撞,产生了辉煌的原始文明,留下了具有多元文化因子的实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曾赞誉“巫山文物,国之瑰宝”。

本次实践队来到巫山博物馆的考察目的是通过了解巫山的文化起源与发展来探寻长江文化脉络,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在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的介绍带领下,实践队员通过“巫山 巫水 巫文化”三个大板块对巫山文化、三峡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志愿者讲解巫山博物馆.jpg

图为实践队在志愿者讲解员带领下考察巫山博物馆

长江奔腾,逝者如斯。在三峡工程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条件下,三峡文物保护搬迁工作不断开展。巫山是三峡库区文物搬迁、抢救保护的重点县之一,涉及淹没、迁建区文物点168处,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国考古文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巫山三峡文物抢修任务繁重,但也得到了丰硕的收获。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一批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发现了三峡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西汉巫山古城城区,一批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在全社会中普及提高了文物知识和保护文物的自觉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使“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巫山文物保护成果展.jpg

图为巫山博物馆内巫山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

青山不言,文物有声。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保护、发掘的背后,是平凡,是寂寞,是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数字、图片以及一切多媒体手段完全展示的精神。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爱文物,保护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和未来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交给了广大青年。


责任编辑: 乔屿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