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梦于土:农民画·画家访谈
陕西大学生网西安7月16电(通讯员胡安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际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开展“探终南山之景,观民俗之姿”——鄠邑县农民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枫火的暑期实践团队达鄠邑区,带着对户县农民画深厚文化底蕴的浓厚兴趣,专程安排了与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驻馆画家的专访。访谈在展览馆的一间静谧而雅致的会议室中进行,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室内则是浓厚的艺术氛围。
深度访谈:彩笔绘乡土
在户县那片被历史与自然温柔抚摸的土地上,农民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故事,我们团队走进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与一位驻馆的农民画画家,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实践调研。
实践团队一行抵达户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街边随处可见的农民画元素:墙壁上色彩斑斓的壁画、餐馆酒店以“画乡”命名的招牌、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淳朴笑容。这些无一不透露着户县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文化自信。阳光透过展览馆的落地窗,洒在静谧的画室内,实践团成员们迎来了与户县农民画代表性画家的访谈时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场跨越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心灵对话。
图为驻馆画家正在介绍他的作品。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玉蕊 供图
踏入展览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墙上挂满了一幅幅农民画作品,它们或描绘田园风光,或展现农耕生活,每一笔都蕴含着画家的深情厚意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展览馆内静谧而庄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些艺术作品。在展览馆的一角,我们见到了驻馆画家。他中等身材,面容和蔼,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身着一件朴素的衣裳,双手轻轻摩挲着一块画板,仿佛在与它进行无声的对话。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微笑着邀请我们坐下,开始了这次访谈。
艺术之路的起点
“我的艺术之路,其实是从田间地头开始的。”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富有磁性,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他继续说道:“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尝试用画笔在纸上作画。起初,我只是画些简单的花草树木,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于是,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些都是我最好的老师。”谈及农民画的独特魅力,他的眼神变得格外明亮。“农民画,顾名思义,就是农民画的画。”他解释道,“它不同于那些高大上的学院派艺术,它更接地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农民画所展现的,是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画作中,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人看了感到亲切和温暖。”
他还特别提到了农民画在色彩运用上的特点。农民画在色彩上非常大胆和鲜艳,这也是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地方之一。并且,农民画往往不会受到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画家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运用色彩。有时候,甚至会用到一些在常规绘画中看似不协调的颜色,但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色彩搭配,让农民画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驻馆生活的日常
当被问及驻馆生活的日常时,他笑了笑,说:“其实,驻馆生活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后来,实践团成员进一步了解到,作为驻馆画家,需要经常来展览馆为游客们讲解农民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这也是一个传播文化、弘扬艺术的好机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在展览馆里,也可以安心创作,不受外界干扰,享受画画带来的乐趣。
他还提到自己经常会与其他驻馆画家交流切磋,共同探讨农民画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我们都对农民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的追求。通过交流切磋,我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农民画艺术的发展。”
谈及未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希望农民画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他说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传统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坚持传承、坚持贴近人民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农民画就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驻馆画家正在介绍他的作品。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通过这次深度访谈,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农民画不仅是农民们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