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重温红色记忆,永葆奋斗初心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李乐晗 时间:2024-08-17
导读: 为探寻先烈革命道路,感悟并赓续红色革命精神,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江西南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至7月15日依次前往了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居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观摩学习。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乐晗)为探寻先烈革命道路,感悟并赓续红色革命精神,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江西南昌“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至7月15日依次前往了朱德旧居,叶挺指挥部旧居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观摩学习。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实践团队一行人抵达了朱德旧居。朱德旧居由两层楼和其中若干个房间组成,房间内陈列有朱德同志的画像,朱德同志生平事迹的讲解,以及朱德同志住所场景的复原。通过了解朱德同志在江西的革命足迹,我能够真切感受到朱德将军革命历程之艰苦,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同志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亲切笑容和闪光足迹。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朱德旧居的讲武堂。其庭院式的布景让他们仿佛走进了百年前的院落。四方的天空下是井然排序的房间:教官处,参谋处,军医处,会议室,办公室,第三营营部……一幕幕场景的呈现,拉进了各位实践队员和朱德同志间的距离,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朱德同志热切交流着。在众多旧居记述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便是江西武备学堂。虽然它的办学时间不长,但其以新式的军事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清末中国近代军事学校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学堂所培养的数百名学生,大多成了清末时期新军编练的骨干,在辛亥革命时期表现出极大的革命热忱,不断推动江西的革命斗争,对近代中国军事教育以及政治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向参观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 通讯员李乐晗 供图

乘着和煦又夹着一丝暖意的微风,实践队员们又前往了叶挺指挥部旧居进行参观。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南昌市知名重点高中南昌二中之中。走进校园里,面前浮现的便是近代装修风格的一栋教学楼,再往里走些便是叶挺指挥部旧居。通过对馆内陈述的故事也让大家了解到了叶挺同志其不凡的英雄人生。叶挺同志出生在广东惠阳周田村会水楼一户农家。大革命失败后,作为北伐名将的他听从党的召唤,率领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指挥打响了石破天惊的建军枪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把漂泊海外,压抑了十年之久的忧国忧民感情泼洒在大江南北的抗日战场,带领新四军建立赫赫战功。五年铁窗,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以铮铮铁骨、正气浩然誓把国民党顽固派的牢底坐穿。不管福祸荣辱、变化升沉,叶挺同志始终丹心向党,献身革命,尽瘁斯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叶挺同志的无数光辉事迹值得青年一代用心领悟并加以学习。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叶挺同志率领新四军作战的英雄事迹 通讯员陈滨艳 供图

我们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进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柱三层楼之高的“枪杆子”模型,上面赫然写着“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二时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便是著名的八一起义的开端,随后,实践队员们跟随革命先辈的足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从100年前的八一起义,一直走到了今天的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星移斗换首义事,立业建功垂青史。当年起义的枪声已逝,战斗的硝烟已散,但南昌城头升起的"八一"军旗却依然高高飘扬,并将永远飘扬。让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伟大的八一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image.png 

图为全体实践队员与两位指导老师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雕塑前进行合影 通讯员王亚楠 供图

责任编辑: 李乐晗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