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江西南昌暑期社会实践: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2024年7月14日和15日,在王作航与王启慧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参加了赴江西南昌的暑期社会实践,其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旨在通过探访革命圣地,深刻领会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实践队员们走进了朱德旧居,感受开国元勋的伟大精神,朱德旧居是我国红色历史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这里,朱德元帅领导了多次重要的革命斗争,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这里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院有正房、厢房和门房,后院有花园、鱼池和假山。整个旧居布局严谨,装饰简洁,体现了朱德将军朴素的生活作风。实践队员们先进入到了正房,这里是朱德将军的卧室和书房,内部陈列着朱德将军的衣物、书籍和生活用品,让游客感受到将军的日常生活场景。随着进一步的深入,他们来到了厢房,在这里他们看到了朱德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文物,如照片、手稿、衣物等,让游客更加了解朱德将军的一生。而最后他们进入了后院的花园,这里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环境优雅,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欣赏美景。
走出朱德将军的故居,沿着路走到了不远处的讲武堂,在这里实践队员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教室,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朱德将军的光辉事迹。并在这里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录制了团课。感受到了当地的红色魅力。
图为王作航老师为实践队讲解朱德事迹的图片 通讯员 陈广 供图
随后时间团队又去了解了另一位将军的故事。叶挺第十一军指挥部,那里原为叶挺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指挥所,如今已改为纪念馆,对外开放。馆内布局以大幅油画《叶挺将军》为中心,两侧陈列着叶挺将军的生平简介和抗日战争时期第十一军的战斗历程。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了第十一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而文物陈列厅则陈列着叶挺将军使用过的武器、衣物、书信等珍贵文物。其中,一把叶挺将军使用过的驳壳枪,见证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一封叶挺将军写给妻子的信件,则体现了他在战争中的家国情怀。
图为实践队同学了解叶挺将军事迹的图片 通讯员 陈滨艳 供图
朱德与叶挺将军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这次参观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应当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同时,也应该为我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天,实践队员们到达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最开始他们来到了序厅中央,这里是一座南昌起义领导人雕塑,两侧墙壁上悬挂着起义时期的主要领导人画像。随后他们见到了起义前的形势部分,它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起义前的国内形势和革命氛围。而后的起义经过部分,详细介绍了起义的过程,包括起义的策划、实施和结果。最后起义后的影响部分,展示了南昌起义对全国革命的影响,以及起义后成立的红军的发展历程。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年代。起义前的形势部分,让他们感受到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动荡和革命氛围。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都在讲述着那段英勇斗争的历史。起义经过部分,他们仿佛置身于起义现场,目睹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起义后的影响部分,让他们看到了南昌起义对全国革命事业的推动作用,以及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
回顾历史,每个人不应忘记南昌起义这一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南昌起义纪念馆作为一座纪念性建筑,不仅是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通讯员 陈广)
图为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合影 通讯员 王亚楠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