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邮学子三下乡:青春乡村行,情暖敬老院

来源:西安邮电大学 编辑:赵雨坤 李欢婷 时间:2024-08-01
导读: 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咸阳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 前往武功县柳林村 和兴平县后稷敬老院 进行新农村建设 的参观与敬老慰问,我有幸作为一员参与其中 。此次 三下乡 之旅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下关中地区 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

7月15日,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咸阳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前往武功县柳林村和兴平县后稷敬老院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参观与敬老慰问,我有幸作为一员参与其中。此次三下乡之旅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下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还让我对未来农村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在考察活动中,我们一行人深入柳林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农村发展现状。通过与当地村委会干部、农民代表的座谈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武功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一直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农村示范区。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柳林村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让农民群众真正受益于新农村建设成果。

image.png

接下来,村干部们陪同我们走访了村里的几户村民代表和贫困家庭,经过介绍,村里的农业产业主要为小麦和玉米,村民们也会种植一些瓜果蔬菜来补贴家用。走访过程中,村民代表冯叔叔感慨道:“咱们的地里收成挺好,问题是光靠卖粮食养活不了家。”作为产粮地的关中平原自古以来“谷贱伤农”的问题就十分突出,这个严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依旧困扰着我们,甚至也成为了关中地区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接下来,我们为村里一户贫困户送上了米面等慰问品,老人接下后连连道谢。经过交谈我们得知,老人依靠售卖种的大蒜为生,儿子几年前确诊精神类疾病后家里劳动收入只能依靠自己一个人,孙子也有疾病在身,整个家庭全靠老人一人苦苦支撑,同学们闻此无不扼腕叹息,然而老人却仍乐观面对,告诉同学在村党委帮助下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并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报效党和国家。


image.png


此次考察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对农村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走访完村里的贫困家庭后,带队老师与同学们深有感触,在与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讨论后一致认为一定在校园里扎根科学文化知识,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农村农业发展相结合,借助所学自动化知识促成农业增产增收,通过电商等渠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村地区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早日帮助无数家庭走出贫困泥潭随后,在这个充满善意和关爱的夏日午间,我们怀着一颗敬老之心,前往位于兴平市的后稷敬老院进行慰问。

image.png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建设与三农发展,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随之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后稷敬老院的设立不仅为周边村镇的老人们提供了安享晚年的栖身之所,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家庭子女外出务工老人在家乡的不到悉心照料的困境。在这次三下乡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慰问,更重要的是用心和关爱去陪伴每一位长者,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到来不仅受到了敬老院张院长的欢迎,也通过与老人们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带队老师同院方签署了志愿服务合作相关协议,随后同学们深入老人们的住处并表演了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节目,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今天的“三下乡”活动。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扎根实践,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在乡村建设的广阔天地之间大显身手,发挥专业特长,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为关中地区电商农业建设与发展和社会弱势群体福利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


责任编辑: 赵雨坤 李欢婷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