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学子三下乡:聆听华阴之声,宣传非遗之美
为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青团华阴市委积极搭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华阴、了解华阴、宣传华阴。8月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来到渭南市华阴县开展“聆听华阴之声,宣传非遗之美”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秉承“匠心传艺,薪火相传”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步入华阴,走进老腔。在老腔保护、传承与发扬之路上不断探索、坚定前行,旨在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实践团队与老腔艺人合影留念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年龄七十有余的老腔艺人,他们有的挽着裤腿,或席地而坐,或蹲在板凳上,时而仰天长吼,开怀大笑,时而四下挥舞,用力跺地。自然的表演,再现着黄土地之上最真实自然、坦荡朴素的生活。那一身粗衫老腔艺人,他们的身上或许还沾着黄图的味道。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老腔的力量,是土地和劳作的力量,浓缩了原生态的黄河文明。一声声呐喊,是从远古传来的大地之音,苍凉雄浑,古朴久远。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老腔艺人表演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起源于华阴市双泉村,但随着时间流逝,除了双泉村当地唱响老腔的老艺人之外,其他村子的村民和现在年轻一代有的却对当地传承的华阴老腔知之甚少。
针对这一现象,实践团队走进周边村落,联系当地村干部,希望借助干部力量向村民积极宣传华阴老腔,让村民们积极了解老腔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感受这源于黄土地上凝结着农民生活智慧和生命激情的老腔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负责人与当地村干部交涉宣传事宜
为了深入宣传老腔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华阴老腔,实践团组织村子中的小朋友,向他们分发实践团队制作的宣传单,实践团成员进行细致条理地讲解宣传。对于年轻一代,对于老腔这种非遗文化了解相对较少且兴趣不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宣传能激发更多人对华阴老腔的兴趣,从而去了解,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这起源于三河交汇处,西北黄土地上的恢弘之声。
图为实践团队给当地儿童宣传讲解老腔文化
在学习和宣传老腔文化的活动中,实践团队拜访老腔艺人,聆听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学习了老腔知识,了解了老腔历史,体悟到了那藏在老腔背后劳动人民最质朴的呐喊和对美好生活的最原始向往。
实践团队走进各个乡村积极宣传,想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淳朴自然的老腔文化,去发扬,去传承,扬起板凳,高声吼唱,在这钢筋水泥构造成的人类社会,献出一声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