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在行动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田俣鑫)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7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社会实践团队赴长安区尹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崇高使命。
(图为实践团队的大合照)
志愿服务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团队成员结合长安区尹村的实际情况,每天早晨例行村委会志愿打扫工作,保证了村委会环境的干净整洁。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地村民们对手机使用不熟悉的问题,实践团队依托于团队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优势,开展了手机义诊活动,根据村民们的实际需求对他们手机里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为他们讲解了一些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内容,为村民们解决了手机上的难题。
(图为实践团队打扫村委会卫生)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手机义诊活动)
此外,实践团队通过与村委会成员的交流了解到当地村民们的需求,他们精心筹备,为村里的孩子们进行了功课辅导,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实践团队表示:“少年强,则国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优秀的后生力量,我们愿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实践过程中,尹村和实践团队为了开创了未来更大的合作空间,举行了“大学生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在授牌仪式上,大家纷纷发表了讲话,表达了对这一实践基地成立的祝贺与期待。在仪式结束后,实践团队指导老师与村委书记特别进行了合影留念。这张合影不仅仅是对这一时刻的纪念,更象征着高校与乡村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指导老师认真地向村委书记询问了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村委书记也热情分享了对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的期待和希望。合影定格的瞬间,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也意味着学校与尹村共同努力的起点。
(图为尹村与实践团队举办“大学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志愿宣讲
实践团队以“志愿宣讲”为核心工作。宣讲工作融合设置理论讲授、实践解读、案例教学三个板块,着重从问题导向、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维度加深村民们的印象。同时,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的宣讲内容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他们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实践团队在宣讲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民意调查,他们明白要保证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必须要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只有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才能让团队的工作更有成效。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走访调研)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志愿宣讲)
实践团队志愿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当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之后,村民们自发组织为实践团队提供了矿泉水和西瓜等生活物资。实践团队成员发自内心地感慨道:“当我们为村民们提供一些服务后,总会有乡亲们给我们发香烟,我们了解香烟的危害,虽然当时委婉拒绝了乡亲们,但是我们明白,这是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对我们最朴实的嘉奖。”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采访村民们的感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青年一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因素和主体性力量。乡村振兴赋予青年新的历史使命,广大青年应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社会实践团队用实际行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也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