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陕西工大实践团赴安康:激活文化遗产 筑牢商贸之梦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周野 时间:2025-07-15
导读: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炎夏七月,一支满载青春能量的队伍踏上了文化寻根与经贸筑梦的征程。7月12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员们走进被誉为秦巴明珠的陕西安康,将 最后一 站定在了承载城市千年文脉的安康博物馆。 图1 博...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炎夏七月,一支满载青春能量的队伍踏上了文化寻根与经贸筑梦的征程。7月12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员们走进被誉为"秦巴明珠"的陕西安康,将最后一站定在了承载城市千年文脉的安康博物馆。

入大厅,鲜红醒目的总书记嘱托直抵人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铿锵有力的指示,既是文化复兴的宣言,也如为实践团此行点亮前路的灯塔——探索千年宝藏如何化作现代经济动能,正是同学们带着思考深入展馆的根本目的。

纸墨传新声,古韵新生的第一步

实践队员在博物馆一楼亲手体验"安康纪念品纸质拓印"。同学们神情专注,刷墨、铺纸、按压,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与远古的虔诚对话。在讨论中,一位商贸专业的学生敏锐地指出:"这种独特的安康文化符号若能融入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将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纸张上拓出的古韵,已然在年轻学子心中焕发出当代商贸价值新解。

碧水青山处,生态安康的诗意答卷

实践团随后来到生态展厅,一场关于安康守绿换金的壮丽实践徐徐展开。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庄严承诺在这里化为硬约束与真行动。队员们屏息细看汉江生态保护的治理路径图解,聆听讲解员讲述为保水质开展的移民搬迁和产业转型故事,深度理解了"两山"理论地方转化的生动实践。"

三楼听遗响,新声待谱的商贸长歌

行至三楼,传统的旋律萦绕耳畔——这里是安康非遗的殿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二黄在此展现深厚积淀,紫阳民歌的悠扬旋律回荡不绝,精致的龙舟风俗模型无声讲述地域记忆……队员们惊叹于艺人精细传神的泥塑技艺,更尝试着理解传统年画里的商贸叙事。

展览墙上"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指示振聋发聩。队员们激烈讨论着如何将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注入产业链条:开发蕴含古韵的汉服衍生品?为富硒食品打造有非遗故事的创意包装?一系列围绕非遗IP现代转化与新商贸业态构建的灵感碰撞热烈展开。

文化是无声的磅礴力量,更是地方发展中可待开采的富矿。陕西工大学子们在安康博物馆的穿梭中触摸历史、审视现实;在拓印纹路间描摹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动切片,在潺潺水源故事里读懂金山银山的深层逻辑,更在非遗回响中激荡出传统与现代商贸的交融之音。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途上,我们始终铭记:唯有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遗产、沉睡在古籍中的智慧真正"活"起来,它们才能化作青年创业者头脑风暴中的灵感火花,才能成为特色产品包装上动人的点睛之笔,最终转变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不竭动能——而这正是无数如"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实践团一般的青年学子,所身体力行的探索深意。激活文化基因,筑牢商贸梦想,秦巴山区涌动的这场青春实践,正在描摹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崭新图景。

责任编辑: 周野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