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陕西科技大学开展拾遗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窑火不熄,匠心不灭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实践团 编辑:小萱菜奈 时间:2023-07-28
导读: 拾遗计划:窑火不熄,匠心不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为积极响应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

拾遗计划:窑火不熄,匠心不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为积极响应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指示,2023年7月23日至26日,陕西科技大学拾遗计划团队在陕西省铜川市围绕耀州窑开展了系列实地走访调研,并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文旅局、李家瓷坊、唐宋瓷业等相关单位及企业进行交流。

深入群众搞调研,分析数据明方向

7月23日下午,“拾遗计划”团队成员抵达铜川市区,立刻开展了街头采访和问卷调查,针对本地市民对耀州窑的了解程度、传承意愿等方面展开广泛调研,希望调研成果能为耀州窑的推广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图1.png

图2.png

实地探访管委会,采访交流知现状

7月24日上午,“拾遗计划”团队来到耀州窑文化旅游产业园。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产业园区以“耀州窑文化”为核心,打造“陶瓷+文旅+研学+休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模式。

图3.png

图4.png

下午,团队成员与耀州窑文化基地管理委员会文化旅游局局长庞永杰进行座谈交流。庞局长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耀州窑基本概况、发展现状及产业未来的前景规划,并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孙若鹏先生的工作室。

图5.png

图6.png

探千年陈炉古镇,访耀瓷非遗传人

7月25日,团队成员来到了陈炉古镇,整个古镇的建筑与耀瓷融为一体,层层叠叠的罐罐墙颇具特色。在“李家瓷坊”负责人李忠楼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李家瓷坊对耀瓷文化所做的传承和创新,以及陈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7.png

图8.png

随后,我们与李家瓷坊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竹玲进行交流,当提及技艺传承所面临的挑战时,李竹玲老师认为,目前在耀州窑领域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这也是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阻碍。“作为非遗传承人,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耀州窑的学习中来,为耀州窑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图9.png

焕耀瓷文化活力,促耀瓷产业发展

7月26日,实践团走入耀州区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深入了解耀州窑产业链。当天,我们有幸与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唐宋陶业艺术总监梁亚萍,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崔涛和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德雍文化创始人言实进行深度交流,他们都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此外,言实老师还强调到要重视产品与文化的创新融合和公司的商业化发展:不仅要注重技艺的传承,还应该重视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耀州瓷行业,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10.png

图11.png

征途漫漫,拾遗的故事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 小萱菜奈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