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淬真知 绿意绘新城:长安大学实践团队交出创新设计答卷
真题淬真知 绿意绘新城:长安大学实践团队交出创新设计答卷
骄阳似火,暑气蒸腾,长安大学“青年智造创绿城,碳路先锋拓新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脚步仍在继续。经过前期企业参观学习与理论研讨的扎实积淀,长安大学“青年智造创绿城,碳路先锋拓新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迈入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关键阶段。这场“真题真练”的实践,成为检验理论落地的试金石,更见证了“行走的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信息支撑强根基:精准把握项目“基因”
项目启动之初,建筑设计分院设计总监裴仁卓既出题又“解题”:他提供详尽基础资料,引导队员剖析“场地条件与现实需求”,用精准信息为理论转化锚定方向。这些铺垫让队员们得以站在实践前沿,将课本上的“项目分析方法”转化为具体的切入点,为后续设计筑牢根基。
图为实践队讨论设计方案
方案打磨见真章:在碰撞中臻于完善
设计理念的诞生,是理论碰撞的火花。团队以企业标志为核心,将“立足中西部,布局全国,面向海外”的战略愿景转化为空间语言。初步方案完成后,周华、邹亦凡老师带着队员打磨细节。周华老师结合案例深化思路:“太原植物园‘人车分流’的核心,是用立体交通平衡效率与体验。咱们可借鉴这种‘分离中求联动’逻辑,让连廊从单纯通道变为激活空间的纽带。”队员们在设计中将案例借鉴理论升华为符合项目特质的创新——两天集中修改中,各环节高效协同,把课堂上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期间的所见所学变成了可落地的方案细节。
图为指导教师带大家打磨方案
精细布局绘蓝图:功能与美学的平衡术
最终方案尽显理论转化的巧思:以企业标志为灵感的扇环状建筑群,中部办公实验楼为核心,西南侧会展楼、北侧宿舍楼环绕布局。绿色理念贯穿始终:办公区用被动式设计降能耗,连廊实现人车分流;外墙采用再生骨料保温层,屋顶光伏覆盖率达60%。生态细节更见功夫:生活区铺透水砖,配套绿地与雨水花园;选乡土植物减少灌溉,配数字系统实时控能耗。这些设计将“固废资源化”“低碳建筑”等课堂中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看得见的实践成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制图
长安大学实践团队以“真题真练”为内核,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切实行动,交出了一份兼具创新与实效的“绿色答卷”。从精准解题到方案打磨,再到生态细节的匠心雕琢,长安大学的“碳路先锋”们不仅展现了专业素养,更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