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三下乡:互助新风润乡梓,幸福院里话桑榆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编辑:马露榕 时间:2025-07-18
导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 “ 三下乡 ” 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神木市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神木市张王庄村互助幸福院,聚焦"乡村互助养老模式创新"进行实地考察。

在“十四五”与“十五五”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从“实质性进展”向“决定性进展”跨越。这一阶段既是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期目标的重要攻坚期,更是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窗口期。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破解“养老难”问题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神木市张王庄村通过创新养老模式、深化基层治理,为农村“老龄化”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生动诠释了“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内涵

张王庄村互助幸福院以“集中居住、就近养老、统一管理”为核心理念,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温度。其独特的“张庄、王庄分村管理、各自就餐”模式,既尊重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又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村庄严格落实村书记和第一书记遍访制度,每季度开展“敲门行动”,以“拉家常”方式倾听民声。这种“行走的治理”模式,不仅是对国家《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的细化落实,更形成了“政策宣讲—需求采集—问题解决”的闭环机制,有效激活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微信图片_20250716002659.jpg

图为张王庄村互助幸福院食材留样柜 陈静涵 供图

幸福院开设在小区内,方便老年人就近就餐。实践团一走进互助幸福院,便看到宽敞明亮的就餐区域和整洁有序的厨房。厨房采用“明厨亮灶”设计,透过窗户即可看到厨师们的操作全过程,所有食品均按规定留样,确保食品安全。目前,幸福院为70多位65至80岁的登记老人提供服务,每日稳定用餐人数约60人。村委会成员坚持陪餐制度,与老人们共同进餐,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氛围。通过翻阅互助幸福院的食谱记录,实践团成员发现每周的菜谱不仅注重营养均衡,还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饭菜以家常菜为主,荤素搭配合理,做到一周不重样。这样既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更重要的是老人们吃得营养、过得开心。


微信图片_20250716002650.jpg

图为张王庄村互助幸福院 邵珥晴 供图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体现在像互助幸福院这样的民生工程中。幸福院的成功运行充分体现了政策引导与社会参与的协同效应。在神木市慈善协会、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通过捐赠物资、资金等方式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多元协作模式,将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青年作为社会活力的源泉与未来的掌舵者,更应成为这场爱心接力中的中坚力量。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精神文明,正是乡村振兴最温暖的底色。青年的参与,让民生工程不止于“保障”,更升华为“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最终在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双向奔赴中,绘就出乡村振兴的完整图景。


责任编辑: 马露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