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外学子下乡行 课业辅导暖童心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编辑:刘轶浛 时间:2025-07-18
导读: 国家在《“十四五”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社区儿童关爱服务”的具体要求,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与课后服务的全面展开,社区正逐渐成为青少年课后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部分地区因专业辅导资源不足、家长指导能力有限等问题,课后服...

国家在《“十四五”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强化社区儿童关爱服务”的具体要求,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与课后服务的全面展开,社区正逐渐成为青少年课后教育的重要阵地。但在部分地区因专业辅导资源不足、家长指导能力有限等问题,课后服务质量受到一定制约。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为主题,于2025年7月16日前往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河滨路社区开展实践活动,为有需要的社区儿童提供个性化作业辅导,用专业知识和暖心陪伴点亮孩子们的暑假学习生活。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社区儿童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陈静涵供图

活动当日,实践团成员走进社区活动室,只见十多名小朋友正围坐在书桌前安静的完成自己的暑假作业。成员们也悄悄走到他们身旁,轻声询问道是否有不会的、不懂的题目。“这道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在府谷县河滨路社区活动室里,一名实践团成员正俯身耐心指导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演算数学题。一旁墙上“活力府青·义教有我”的标语,与学生们书上稚嫩的笔记相映成趣,成为社区教育最生动的缩影。这些孩子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活动室里也不时响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实践团成员们轻柔的讲解声。也正向社区负责人说的那样“星火计划不是单向施予,而是双向奔赴的成长。”孩子们在陪伴中收获了知识与温暖,实践团成员们也在付出中读懂了责任与价值,像点点星火在传递中照亮彼此,让社区教育的微光汇聚成炬。

图片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社区儿童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陈静涵供图

在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儿童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因家长工作繁忙或家长指导能力有限等情况,存在“假期作业无人辅导”的困境,甚至有部分学生养成了“遇到难题就跳过不管”的消极情况。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实践团成员决定采取“一对一结对模式”,通过专属陪伴与耐心讲解,帮助孩子们较为高效的完成暑假作业,同时逐步消除孩子们对于难题的畏难情绪。

图片3.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社区儿童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陈静涵供图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府谷县委社会工作部与府谷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联动协作,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社区提供活动场地并动员居民参与,而返乡大学生与当地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与支持,则更为精准的填补了社区工作人员在难以提供专业辅导方面的空白。各方资源流动汇聚,如同溪流奔涌成河,让本次实践活动落地成效,也为社区教育服务的常态化开展注入动能。

图片4.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儿童互动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静涵供图

当教育突破课堂围墙,当关爱融入细节日常,乡村振兴便不再是宏大的历史命题,而是每个孩子笔下逐渐清晰的未来图景。西安外国语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用专业知识与温柔耐心,搭建起与孩子们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社区儿童在陪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社会多方力量的协作与支持,更为这一模式注入了长久的生命力。未来,这些散落在社区角落里的教育微光,终将慢慢聚拢,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而这条用知识与爱铺就的道路,也终会通向乡村振兴明媚的彼岸。


责任编辑: 刘轶浛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