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为更深入地感悟劳模精神的真谛,汲取榜样的力量,7月14日,我校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呼秀珍工作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沉浸式理解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青春在与榜样的对话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初见:一位“61年教育匠人”的精神坐标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呼秀珍老师,生于1944年,中共党员,是咸阳铁中语文特级教师,在教育一线坚守了整整6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50余次,她的教育理念和敬业精神影响深远。
深谈:四个“认真”里的劳模密码
访谈中,呼秀珍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自己的教育生涯。从教61年来,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换来桃李满天下,在三尺讲台谱写了一曲平凡又伟大的奉献之歌。呼老师朴实而真挚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位成员深受触动
追问:是什么让热爱持续了61年?
在互动环节,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她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付出时,呼秀珍坚定地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看到学生们能够学有所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创新举措,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在谈到劳模精神时,呼老师认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更要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各行各业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要甘于奉献,把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学生。
探秘:一间工作室里的“劳模日常”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呼老师工作室。墙上挂满的各类奖状、证书以及与学生们的合影记录着她数十年教学生涯中的珍贵瞬间,一张张笑脸见证了她与学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书籍,既有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也有各类文学经典,还有她自己撰写的教学笔记和心得。翻开那些厚厚的笔记,上面满是工整的字迹,详细记录着她对每一堂课的设计思路、教学反思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参观过程中,呼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工作室的日常运作情况以及在这里开展教学研究、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等工作的场景。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时提出问题,深入了解呼老师在工作室里如何将劳模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感悟:让劳模精神成为奋斗青春的“指南针”
此次主题教育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接触了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奋斗故事,深刻感悟到了劳模精神的内涵。相信在劳模事迹的激励下,实践团成员们将把此次访谈的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实践中以劳模为灯照亮求知路,用实干作笔书写青春志,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硬担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