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特色田园乡村,领略乡村振兴真谛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为积极相应这一伟大号召,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深入认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切身感受乡村振兴建设成果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显著变化,7月2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龙城振兴团”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进行了为期9天的实地调研学习活动。
01改革引领绘出新天地
近年来,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市委市政府“532”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浓郁、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化农村,在全市累计39个被命名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中,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是典型代表之一。该村作为武进区整村宅改自建“第一村”,紧抓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契机,积极探索农村现代化居住形态,联动建设现代化宜居农房,全面实现了农民居住形态、农村发展质态迭代升级。
(图为实践团在何墅村合影留念)
02特色创建打造新美景
(图为实践团参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7月22日下午,实践团在何墅村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何墅村特色田园建设,全面了解了何墅村的历史发展和镇村布局规划,真切感受到了何墅村井然有序的农田分区、干净整洁的地面道路、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宜居的农房建设,这些都是何墅村在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的新模式、新亮点。何墅村目前共有25个自然村,其中5个规划发展村庄,村庄的主要道路已经全部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过去的大面积荒地已经被改造成为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大广场,村庄中处处嵌入式点缀着道德村训、文化长廊,全村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03葡萄产业拓宽致富路
(图为何墅村“礼嘉葡萄”种植基地)
为有效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促进农业增效和村民增收,何墅村打造“礼嘉葡萄”种植基地,已经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形式。7月23日下午,实践团加入葡萄采摘队伍,体验当地村民依靠葡萄产业丰衣足食、发家致富的创业道路。盛夏时节,葡萄藤蔓随风摆动,串串葡萄挂满枝头,礼嘉葡萄口感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大家喜爱,是一款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颇高的优秀农产品,更是何墅村民的致富果。从葡萄园出来,大家深刻认识到,村民们的美好生活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当代大学生不但需要了解农村人民创业的艰辛和不易,更需要学习农村人民致富的胆识和勇气,并尽自己所能扶农助农。
(图为实践团走进葡萄园采摘葡萄)
04 “互联网+”促进新发展
7月25-26日,何墅村村委为实践团成员们家提供了为期两天的岗位实践,与当地村民共同参与网络直播带货,零距离体验新型助农产业售卖。何墅村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了“农户+电商平台+志愿者”的直播带货模式,用数字快车道将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同时,建设乡村创客中心,为农户提供网络直播、特色农产品展销、经营接待、乡村展示等服务;为外来游客推出葡萄采摘、葡萄酒酿制等特色体验活动;“私人订制”小菜园项目,提供“自耕自种自收”的田园生活体验。
(图为实践团参观创客中心、体验网络直播带货)
05乡脉传承激发新思考
(图为实践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
7月27日傍晚,实践团走访了何墅村中心区域范围的113户本地及外地居民,挨家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村民们对突出乡土本味、因地制宜的村庄改造和整体升级表示满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4.7%居民认为在特色田园乡村政策下,何墅村发展极为迅速,在以葡萄种植售卖为领头羊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加持下,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但农村发展也存在不足之处,26.8%的村民希望加快乡村发展节奏,缩小城乡差距;14.2%的村民认为农村的发展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需进一步改进。实践团将调查问卷结果向村委进行了如实反馈,并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推动扶农助农、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方面献计献策。
(图为实践团挨家挨户调查民意)
7月29日,实践团前往村委办公室,对何墅村何文超书记进行了现场采访。何书记表示,何墅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业发展模式也逐步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发展的脚步依旧不能停止,扶农助农依然需要继续进行。他说:“我们不能满足于何墅村的现状,要继续努力,加快脚步向更加现代化的农村看齐。”结束与何书记的采访,大家深有感触,90后、00后将逐渐成为乡村建设的强大力量,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可以深入农村基层,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为实践团在何墅村委办公室采访何文超书记)
路虽远,行则将至。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久久为功。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具有积极的精神风貌和无限的创新能力,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思路和活力。实践团将以此次学习调研为契机,更加积极响应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积极参与到推动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去,在讲好农村故事、传播乡土文化、助力文化创意、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为共创农村美好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撰稿:霍昱程
摄影:何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