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下乡调研日志—乡村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紫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7月16日至7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赴安康紫阳县实践团来到安康紫阳县,就当地中草药的种植、加工、市场等,展开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秉持着科学调研的随机性与广泛性,实践团再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乡镇进行调研。
7月17日,实践小组成员来到高桥镇板厂村,对当地一家中药材企业——天和药业进行访谈与实地考察。访谈对象是板厂村支部书记金铭峰,同时也是天和药业的法人。调研团队与金书记结合板厂村的实际情况,在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等方面进行交流。
紫阳县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紫阳县高桥镇板厂村,是该镇唯一一家药企。厂房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自有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余亩。公司主要以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目前包含三条生产线。第一条是中药材初加工,包括原料收购后洗净、烘干、切割之类的粗加工,是为种植户提供服务。另外两条为中药材的深加工,分别为粉剂的流水线,生产足浴产品和各种泡剂。一条是水剂的流水线,生产各种消毒产品、卫生用品等。目前公司旗下现有十余家实体体验店为天和中药养生馆。
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足浴药粉,具体生产销售流程是:将收购得到的原材料粗加工后,转由其他加工厂进行磨粉等细加工,再根据不同药方更换剂性,做成足浴药粉包,供应自营门店与销往全国各地。粉剂功能多样,还可用来泡澡、理疗、外敷等等。而第三条水剂深加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投入大批量生产。金书记的想法是发挥中药材优势,将苦参浸泡提炼,制成天然消毒水。相关的仪器设备已经购置,预计八月将进行试生产。
金书记说,将第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公司的发展方向。从种植到粗加工,再到深加工,最后包装形成产品,形成一套完整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公司最终的发展目标。
提到育苗育种,金书记强烈表达了对于人才的需求。他说:“目前公司在种植基地方面的需求是比较迫切的。近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发展种植基地,但育苗技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金书记称,公司希望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与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引进人才,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经济效益好的药材品种,再将苗或种子发放给农户,并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收,又发展出适合本地生态情况的产业。
此外,金书记还提到了一些现阶段遇到的困难,比如病虫害防治。“虽然在田间管理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掌握一些品种的种植技术,但植物病害仍是产量的一大制约因素。”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做到提前防病。毕业于中医药学院的金书记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另一困难:实际过程中指导人员与农民可能会存在沟通不畅,比如农民听不懂一些科研术语等等。这将给指导工作带来障碍。所以,关于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互转化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另外,也希望能用更多资金支持高素质农民的技能培训,奖励农户学习种植等。目前全县的培训名额只有400个,分配给17个镇,无法保证足够数量的技术人才。
综合以上,天和药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一二三产业结合方式,辐射带动高桥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户进行中草药种植,近几年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短板,面临着投入资金不足、人才稀缺、技术不成熟等等问题,制约公司发展。希望日后可以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高校等单位组织的合作,因地制宜,培育出本地特色药材,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