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寻暖意,青春伴夕阳
三行寻暖意,青春伴夕阳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尊老敬老”的深厚内涵,长安大学赴河南郑州“三行寻暖意·青春心向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金水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于7月21日来到郑州市颐和养老院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队队员于当日上午8时抵达颐和养老院,队员们携带艾草、扭扭棒、游戏拼图等物资。刚推开养老院大门,院内老人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门口晒太阳的老人坐着轮椅眯眼望向队员。队员们在这份关注中迅速分工,为活动开展做准备。
图为实践队员在准备活动材料 通讯员李乐晗 供图
9时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在养老院活动室启动。一名队员以“心理小贴士”为主题,通过PPT讲解老年人常见的焦虑、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结合案例介绍“多聊天、正念引导、呼吸训练”等调节方法。讲解期间,队员们带领老人们做“健康手指操”,队员边示范边喊口号,老人们认真跟随,动作虽慢却专注。活动室里充满笑声,连平时不爱出门的老人也被吸引而来,加入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带老人们做“健康手指操” 通讯员李东阳 供图
10时,一场“扭扭棒创意赛”在活动室里展开。队员们将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分发给老人们,然后或是弯腰或是蹲坐在老人面前,耐心地给老人们示范如何拧出花朵、小动物、眼镜等造型。活动过后,队员为老人们的作品拍照,一些造型独特的“四不像”作品引发阵阵欢笑,活动室里欢笑声不断。
经过中午的休整,下午的“艾草锤制作”环节开始。队员们提前准备了晒干的艾草、棉布和棉线,并老人们介绍,这种艾草锤敲敲肩颈,能缓解疲劳,夏天还能驱蚊。老人们围坐成一圈,和队员们分工合作:有的把艾草塞进棉布袋,有的用棉线捆扎封口,有的则帮忙修剪多余的线头。一位养老院义工主动加入制作艾草锤的队伍,她捆线的手法又快又好,引来队员们的关注和请教。“这和我年轻时捆实验样品一个道理,要系紧但不能勒坏里面的东西。”这位义工边教边说,手上的动作不停,很快就做好了三个艾草锤。活动结束后,老人们捧着自己参与制作的艾草锤,反复摩挲着上面的绳结。两个小时里,队员和老人们一共做了40多个艾草锤,每个都带着淡淡的艾草香,更藏着年轻人的心意。活动过后,实践队员们也将剩下的制作材料留给了敬老院,希望这股艾草香能留的更加长久。
图为实践队员带老人们做艾草锤 通讯员万俊恒 供图
随后,实践队开始了结尾活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该项调查问卷也吸收了当地金水区团委提供的专业建议。队员们以一对一访谈的形式,用温和的语气询问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情绪变化等问题,当实践队员提及“平时最开心的事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多数老人的答案是“有人来看我们”。有的老人说:“孩子们来一次,我都能高兴好几天。”有一位老人更是坦言:“有时候会担心给儿女添麻烦,不敢多打电话。”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回答,也默默记下老人们的期盼。
活动期间,一位老人在活动室摆下象棋,邀请队员对弈,几轮过后队员均败于老人手下。据养老院职工介绍:“这位老人是个棋痴,总喜欢和年轻人下棋,大家一般都下不过他。”话语引得老人开怀大笑。
图为实践队员与一位老人下象棋 通讯员杜宣纬 供图
下午五点半,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目送老人们上楼休息后,对活动室进行打扫,此前参与艾草锤制作的义工也加入打扫队伍。据职工介绍,该义工虽看上去年轻,实际已七十多岁,退休前从事军工化学工作,秉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卸任后便在养老院做起义工,很受养老院老人和职工们的尊敬。
此次实践活动中,扭扭棒作品的童趣、艾草锤的清香、问卷上的字迹,共同构成了温暖的记忆。本次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团组织对青年实践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通讯员孙宇菲)
图为实践队在颐和养老院前合影 通讯员舒佳乐 供图
通讯作者:孙宇菲
手机号码:13230981036
电子邮箱:2057308255@qq.com
指导老师:王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