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青春实践赋能“基层治理路” 社区建设绘就“幸福同心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7月18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河滨路社区开展调研,实地考察该社区在科技赋能、民生服务与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社区负责人徐书记全程陪同并对社区建设中五层楼的十个功能区域建设进行讲解。
一、童心筑梦 科技探秘
实践团成员跟随徐书记来到社区为未成年人精心打造的“探索宇宙科学实验室”。一踏入其中,成员们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该实验室以墙面为依托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四周墙面上有序地布置着音乐喷泉装置、人体发电互动设备以及可操控熄灭的灯饰等充满趣味与互动性的科学装置。
实践团成员转动操作手柄,只见前方喷泉装置瞬间迸射出晶莹剔透的水柱,悦耳轻快的旋律也随之响起。看着成员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徐书记热情地介绍道:“该实验室已成功研发多个主题课程,旨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科学实验室 陈静涵 供图
二、心语护航成长 温情浸润邻里
基层治理不仅要满足居民的物质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需齐头并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下一站,实践团成员来到心理工作室。徐书记介绍说:“心理工作室的前身是‘红娘一线牵’。如今,大家都倡导自主恋爱、婚姻自由,我们社区紧跟时代步伐,将‘红娘一线牵’转型升级为心理工作室,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方式,有效化解邻里间的矛盾。”
社区还设有“星暖驿站”,屋内饮水机、休息椅、充电桩、微波炉、急救箱、AED设备等设施一应俱全,让奔波劳累的人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暖。星暖驿站的门通常是锁着的,但密码是公开的,方便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随时进入。驿站每日为户外工作者提供贴心服务,织密了有温度的社区服务网络。河滨路社区不仅关怀自身居民,还将人文关怀惠及每一位来到社区的人。
三、文化娱心健体,畅迎幸福晚年
在镂空黑铁架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谱铺展,熟悉的旋律伴随着悠扬的伴奏缓缓流淌。“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三位老人面带微笑,目光温柔地望向实践团成员,他们浑厚的歌声高亢嘹亮,眉眼间,喜气洋洋。
图为老年人唱歌情形 陈静涵 供图
“我们秉持‘文化养心、运动健身’的理念,为社区长者打造了运动氧吧和体育健身室。”据徐书记介绍,这些老年人大多是社区退休老干部,退休后生活清闲,社区十分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特意打造了体育健身室,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健康惬意。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实践团成员抬头仰望着河滨路社区建设的五层小楼,这座小楼虽不宏伟壮观,却蕴含着河滨路社区独特的治理智慧。从科技创新到心理关怀,从便民服务到文化建设,社区工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的心底都种下了一颗种子——要把基层治理的创新经验转化为学习动力,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基层建设,用青春力量书写社区治理的崭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徐书记合影 陈静涵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