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寿宁“红绿融合”新范式:一座廊桥的文旅增值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福建寿宁纪实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谭秋燕 谢润 时间:2025-08-19
导读: 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黄品璋 谢润)在寿宁县下党乡,47.6米跨度的百年鸾峰廊桥不再仅是历史建筑——它已成为串联茶旅、艺术与红色IP的产业枢纽。

红色IP活化打破传统展陈。依托习近平总书记“三进下党”故事,当地打造沉浸式“难忘下党”主题馆,开发“重走连心路”研学路线;红军桥增设五角星光影装置,结合VR技术还原革命场景,年轻游客占比从20%升至45%。

茶旅融合裂变价值链。下党乡整合万亩茶园与红色文化,推出“采茶制茶+红色故事”体验套餐,游客可参与茶叶采摘并定制印有红色标语的茶礼。“下党红”品牌由此溢价超30%,茶农年均增收1.2万元。

艺术赋能激活闲置资源。画家吴祥芳团队返乡后,将废弃古宅改造成“画苑民宿”,融合油画创作与生态景观。游客可入住艺术空间、参与乡村写生,该民宿年接待量超2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宿集群发展。

创新背后是机制突破。政府投资3亿元完善基建,破解“五无乡”困境;推行“村集体+企业”分成模式(如卢秋团队整村运营韶托村),村集体年分红超50万元;电商服务中心集中议价降低物流成本30%,让山货直达全国。

目前,寿宁已形成“红色研学+茶旅+艺术民宿”的融合产业链,2024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7%。未来计划借闽浙边区域协作,推广“廊桥经济”模式,让革命老区的绿水青山持续释放产业动能。

image.png

下党乡鸾峰桥

责任编辑: 谭秋燕 谢润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