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走进希望田野,解码振兴密码
7月20日至2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乡村振兴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0人,在辅导员王凯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新村,以“走进希望田野,解码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神农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负责人张振华向实践团介绍企业发展情况:“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87户村民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团队成员实地察看猕猴桃种植区,详细了解电商销售、冷链运输等环节。当得知生鲜物流损耗影响农民收益时,计算机专业学生立即记录问题,计划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优化建议。
“乡村旅游发展后,我家农家乐旺季每天能接待20多桌客人。”在村民李建国的庭院里,实践团听到这样的反馈。队员们分组走访村内特色旅游点,包括庭院经济示范户、乡村动物园和农家乐集群。通过观察游客体验、与经营者交流,团队发现文旅产业存在淡旺季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建议:“可以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游线,结合麦收等农事活动增加体验感。”
生态治理是实践团关注的重点。在由畜牧垃圾场改造的湿地公园,环保员周振国指着荷塘介绍:“这里以前是污染重灾区,现在变成村民休闲好去处。”团队成员察看污水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村民王翠花告诉学生:“现在用垃圾分类积分能换生活用品,大家都愿意参与。”这些实践让学子们看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可能性。
为全面掌握村民需求,实践团在村委会协助下召开座谈会。15位村民代表反映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乡村旅游同质化等问题。“猕猴桃种植户最需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多组织电商培训”……这些声音被详细记录。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团队初步提出三条建议: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实践团成员整理白天收集的2份企业访谈记录、18份有效问卷,分类录入数据。带队教师王凯指导学生分析产业、文旅、生态三模块的内在联系:“要找出槐北新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发现,村里4G网络覆盖不全影响电商发展,立即将此写入技术建议书。
村支书刘建军接收材料时感慨:“这些建议既专业又实用,特别是节气游线方案,马上就能落地试行。”离村时,实践团与村民在村委会前合影,照片里晒得黝黑的学生们抱着村民赠送的猕猴桃,笑容灿烂。
返程车上,团队成员交流收获:“原来企业带动农户的具体操作是这样的”“村民对网络提速的需求比想象中迫切”。辅导员王凯总结道:“这次实践让同学们看到科技兴农的现实路径,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据悉,团队将在开学后完成8分钟纪实视频《槐北七日》,通过校园网展示实践成果。
(通讯员 姚瑞恒)
图为槐北新村产业振兴方向。 赵天语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学习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赵天语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了解学习乡村振兴战略。 赵天语 供图
图为成员实践考察结束集合。 赵天语 供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