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交通大学学子拜访西迁老教授,感悟爱国主义情怀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编辑:李峰 时间:2022-07-26
导读: 7月21日下午,能动学院“仙交双碳引路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西迁老教授朱继洲,聆听西迁教授的奋斗故事,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朱教授作为亲历者为大家讲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程,引导同学们感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老一辈创业者们的无私奉献与拼搏...

7月21日下午,能动学院“仙交双碳引路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拜访了西迁老教授朱继洲,聆听西迁教授的奋斗故事,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朱教授作为亲历者为大家讲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程,引导同学们感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老一辈创业者们的无私奉献与拼搏中,我国核工业迎来了迅猛发展。

wps1.png 

朱继洲,男,1935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58年9月随学校从上海内迁西安,调入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工程专业,随即去清华大学进修1年,1959年9月回校参与专业的创建与建设。1986年—2001年任全国高等学校核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压水堆核电厂的运行》、《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安全》等书籍,为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

60多年前,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响应国家在西北地区部署高等教育学校的号召,随着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西迁历时4年,迁校总人数达一万五千余人。朱继洲教授说道:“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选择。”

wps2.png 

“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攻克

1958年,朱教授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查阅名册后得知,国家为适应科技发展的形势,决定兴办工程物理系、恢复无线电系等新兴、尖端专业,对一部分人的科研方向做出调整,当时的朱教授被调入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原子能人才。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核工业实行战略调整,提出核能和平利用,推动核工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善能源结构,核电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为了将核电厂等专业知识教学推广,朱教授接受了压水堆核电厂运行研究的任务。对于当时还没有去过核电厂的朱教授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随后两年,朱教授与同事奔波在上海、北京等多地借阅资料、实地考察,摸着石头过河。在朱继洲教授的刻苦努力下,《压水堆核电站的运行》——国内第一本介绍百万千瓦级大型压水堆核电厂的专著终于成功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著作的空白。

wps3.jpg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发扬革命精神”

1985年,朱继洲教授与大亚湾核电站结缘,承担起大亚湾核电站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工作,每次讲课,简陋的教室里都会挤满上课的学员。随后,朱继洲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他教授还相继为田湾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厂、台山核电站等培养、输出高素质人才。

座谈会上,朱继洲教授满怀激情的向我们讲述了我国台山核电厂三代核电EPR全球首堆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在此之前,同样采用EPR方案的芬兰奥尔基卢奥托核电站3号机组和法国弗拉芒维尔核电站3号机组已经于2005年和2007年开工建设,比台山核电站的开工时间分别早了4年和2年,但至今仍未建设完成。“当时很多人并不相信台山核电站能比其他两个国家先取得成功,但我们相信,中国人骨子里的革命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能让我们后来居上”,朱教授说道。

在座谈会的最后,朱继洲教授嘱托我们,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所以更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而不懈奋斗!

朱继洲教授自毕业后在交通大学任教,1958年随校西迁,他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为交大学科建设所作贡献值得青年一辈铭记学习,也为交大学子的人生之路提供指引。西迁精神是西迁老教授们人生经历的凝聚,凝成一团生生不息的火焰,既照亮我们的前进方向,也给予我们拼搏的力量。西安交大的学子们定将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传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结合专业所学,助力科技强国,以奋斗之姿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 李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