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大柳行镇上陈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葡萄致富振乡村
7月20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赴山东烟台产区“犇鲁耕酿”调研队来到了蓬莱区大柳行镇上陈家村调研当地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走进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大柳行镇上陈家村,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绿色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仿佛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里便是该村党支部领办的陈智果品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也是该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上陈家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地处丘陵,土地贫瘠,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收入不高。近年来,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工作,村庄人口老龄化验证、空心化问题突出。留守村民大多年迈,无力耕种,导致土地撂荒、碎片化、土地边缘化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在蓬莱市委、镇党委的号召和支持下,上陈家村党委审时度势,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充分研究论证、市场需求调研,确定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道路。通过租赁村民零散用地引进优质葡萄苗木,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为了打开销路,党支部积极对接联系冷链企业、生鲜超市,提前建立销售渠道,为丰收的葡萄确定去向,消除后顾之忧。
“我很早之前就在张裕种酿酒葡萄,懂得一些种植和管理技术。”上陈家村党委书记陈洪伟说,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科学种植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得他种植的葡萄品质高、产量高、价格高。
因近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了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陈洪伟带领上陈家村与周边的荆子夼、时金河、石家等4个村的党支部联合组建了同益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一技术管理、联合经营、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通过资源、技术、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联合,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打造了地域品牌。
当被问到合作种植葡萄对村民收入的影响时候,一位村民面露喜色地表示:“那肯定是好,现在单种地挣不了几个钱,一亩地种粮一年挣不了一千块钱,现在什么也不用干在家就能收一千块钱地租,还能上这打工,还能分红。”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模式,上陈家村实现了让“农民”变“股民”,把“撂荒地”变“金土地”的华丽转变。如今,在这一区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每年除了可以从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方面获取收入外,还可以享受合作社的分红。
陈洪伟说,他的目标是把上陈家村打造成为葡萄种植的示范村,让更多的农民通过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未来打算发展旅游业,举办葡萄采摘节等活动,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努力。他还表示,他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创造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上陈家村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引领、群众增收、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这不仅仅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还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完善三农现代化建设的切实成果。
(图为调研队成员向陈洪伟支书了解村里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党支书陈洪伟在葡萄园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