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青山之下见真心,红色精神代代传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凝聚青年奋斗力量,增强青年党性修养,坚定实践队伍支教信念,7月19日至7月21日,长安大学春晖行动协会“相伴振兴路·朝夕共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鱼泉村梯子岩的青山绿水下围绕梯子岩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上好一堂红色课,坚定信念勇前行
雾气散开,雨后初晴。实践队在梯子岩开展思想教育暨学习阶段总结会。实践队邀请到鱼泉村梯子岩组党员代表卢文扬主讲党章内容。他以中国共产党总纲开篇,明确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及发展目标,他强调“学生是共产党未来的希望,新时代青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后备力量,特别是你们大学生群体”。卢文扬表示:“长大学子长期驻扎偏远村落,帮助大山里的孩子看见外面的广袤天地就是’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最佳注脚。”“虽然条件艰苦,但我还是会选择这种滚烫的人生。”这是成员们共同的心声,也是春晖支教团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特质——将梯子岩红色精神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潜育火种、凝聚希望。
翠绿青山间,万木成林,卢文扬将理论化的概念与生活小事相结合,他提到,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深入实践,用自己的视角发现家乡在党带领下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党的相关知识,逐渐找到前进方向,有朝一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我希望大家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为祖国贡献力量。”卢文扬对支教队员和所有当地学生提出殷切希望。
图为卢文扬向支教队员以及学生、家长讲党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兴龙 摄
随后,实践队队党员代表马丽千从学生表现、教学工作、日常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对近期支教工作做出总结,并向学生家长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各位村民和家长们对我们支教队伍的帮助,你们淳朴又热情,给予我们所有人一份异乡的温暖。”实践队队长唐鑫坤也表示,实践队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用同样真诚的心回报乡亲们的善意,“把一颗真心奉献给梯子岩,留一些记忆给梯子岩。”唐鑫坤如是说。
情系支教传温暖 蓄力奉献不停歇
清风习习,天气爽朗,思想政治教育暨学习总结会之后,团凤冈县委书记肖坤奇一行抵达梯子岩实践教学基地走访慰问实践团队。肖书记对实践队能够来到梯子岩进行支教表示由衷的感谢,他提到:“梯子岩这边环境虽较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会有诸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你们来到这里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肖书记询问了实践队生活方面的困难,并表示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他们反映,他们将会尽全力帮助实践队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在参观了实践队教学基地和住所后,肖书记更加肯定了实践队能吃苦、敢奋斗的可贵品质,他说:“春晖行动协会每年都会注入新的血液,来梯子岩支教的老师们也一年多于一年,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梯子岩精神,我们欢迎你们到来,欢迎你们为我们也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视野。”
图为团凤冈县委书记肖坤奇一行走访慰问实践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兴龙 摄
自力更生谋发展 艰苦奋斗求富强
午后,在一座名为“文峰亭”的小亭子里,实践队与老党员卢文扬围绕梯子岩公路修建史以及梯子岩精神展开亲切交流。卢文扬虽已近八旬,但讲话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谈及梯子岩公路修建史时,他作为道路修建工作的参与者,对这段历史感触颇深,尤其对当时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格表示了高度赞扬。在被问及梯子岩精神在新时代有何新发展时,卢文扬表示,当下发扬梯子岩精神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不仅要与当地政府齐心协力完善乡村基础设施,还要在乡村构建良好家风、文风。采访过程中,卢文扬经常提到“感恩奉献”,这是他在家风构建中最重视的内核。
图为实践队员与卢文扬展开亲切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兴龙 摄
随后,卢文扬拿出笔墨纸砚,邀请实践队员与他“以字会友”,共同书写梯子岩的十六字精神。他表示:“梯子岩精神是梯子岩村民从困境中重生的支柱,也是今后我们的年轻人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我们都要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图为卢文扬和实践队员“以字会友”,共同书写十六字梯子岩精神。陈兴龙 摄
图为实践队员与卢文扬合影留念。陈兴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