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学子三下乡:红色故事接力讲 红色基因代代传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加深学生们对党史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并传承红色基因。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双创赋能•红色筑梦”实践团前往广州起义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初心使命。
青年当有为,守初⼼担使命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飞跃。青年人要讲好新时代的红⾊故事,争当红⾊基因的传承⼈,守初⼼担使命,在平凡的⼯作岗位上努⼒奋进。
在参观学习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一场风云变幻的伟大起义。通过展板、图片和实物的生动展示,深入了解了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叛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发动起义的壮烈历程。
图为实践队在广州起义基本陈列 陈鑫 摄
听红色故事,红色基因代代传
广州起义红布带,是1927年广州起义的标识。它就像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革命的风云和今天的宁静,连接在一起。波澜壮阔的革命起义历史画面不能忘、不敢忘,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在广州起义前,起义总指挥部决定,凡参加起义人员,需一律佩戴红布带,以便识别。广州起义原定1927年12月12日进行,由于起义计划泄露,敌人已部署镇压危险迫在眉睫,起义被迫提前一天进行。因此,起义人员佩戴用的红布带准备不足,很多参加起义的军民便到商店去买白布回来染红挂在脖子上作为标记。由于起义期间,广州遇上阴雨天气,红布带遇水褪色,很多起义军民在脖颈和手腕上都留有红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由衷致敬 陈鑫 摄
图为团队讲解员正在为队员讲解广州起义 陈鑫 摄
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对全城进行大清洗,凡有此印痕者,皆被杀害,致使广州城内血雨腥风,尸骸遍野。一条小小的红布带,本是起义中最光荣的标志,却在起义失败后成了被屠杀的“罪证”。红布带浸满了无数逝去的起义军民的鲜血,而今虽已不再鲜艳,但后世永远都会铭记曾经佩戴着红布带奋勇杀敌的烈士们的英勇和无畏。
图为实践队于广州起义纪念馆大合影 陈鑫 摄
参观广州起义纪念馆,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光辉历程,坚定了初心使命。让我们将这份感悟带回校园,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用青春之力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